我离开空军前所在的部队是拥有30多架作业飞机、30多年作业历史以及多次受到国务院表彰的支援地方建设标兵单位。其中运-7人工增雨,米-8、米171森林防火、救护、石油作业,运-5B飞播造林、飞防、航测航拍是代表任务,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占据着作业飞行的半壁江山。以作战的标准来锻造队伍,多年的作战演习训练飞行练就了勇猛顽强的作风;多次执行地方的航测航拍飞播飞防等任务,练就了精湛的作业飞行技术。在各类作业飞行中,我们以作战的标准组建作业分队,这个作业分队是科学高效的,也是精干的。基本弄摸清了通航市场的脉络,只要正确认识,通航市场并不是火星人才能耍的杂技。
目前很多通航把着力点放在了通过民航局的审定上,觉得通过了民航局的审定就能赚大钱。这是很可笑的,美军22条军规里有一句话:历史上没有一支打胜仗的军队能通过校阅。我这么说,不是规范运行不重要,不是让通航不重视民航局的审定,而是通航在通过审定的基础上更应该去把握的几个关键点,然后通过有效的市场手段,达到盈利的目的。
对于市场的考量,我们从军人的视角来看,有不同于通航的战略思考。当然,我们相对于地方的作业飞行都是半支援性质的,服务精神是优先选择的目标,在这点上,很多通航是做不到的。也许有人会说,那通航不为盈利,难道去喝西北风?本人认为这句话很可笑。首先,部队跟地方签合同的作业飞行收费标准不一样,地方的作业飞行收费是部队的2倍了,在飞行作业费昂贵的今天,你们一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赔钱,原因一定不是出在这里;第二,你没有服务精神,能把作业任务完成好吗?那种飞起来拖拖踏踏,飞行技术粗糙,作业效果不理想,是作业合同甲方最为反感的行为,因为这样弄下去,双方都会面临亏损的结局。在作业界内信息都很透明,今天你把人家的活儿搞砸了,明天就该你臭名远扬,接不到单子,然后就该揭不开锅了,多么简单的道理。
对了,这篇文字就是说通航市场的,但是我的班子建设跟市场休戚相关,不要认为市场人员无所不能,如果没有整个班子在后面的支持,他们能自己安上翅膀去作业?
我们的第二个关注的重点是团队的业务技术水平,需要人员搭配的类别。除了根据民航局标准配备的机构部门,并且通过运行和各审定的。还需设置很多核心的部门和人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有专业航测相机和技术人员吗?你们有航测资质吗?还有就是你们有农林专家团队吗?你设计资质吗?你有过成品直接提供给最终的用户吗?没有这些,您怎么能甩开中间的所谓甲方呢?您怎么截留作业利润呢?弄到最后,我们辛辛苦苦干活,让中间的二道贩子赚大钱,冤不冤?
一个通航一定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根据自己的机队和人员的实力去找业务。通航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作业飞行的技术革命,从原先粗放式的作业到今天的精细化操作,是一个极大的提升。而目前民航大学和培训机构所设置的课程是远远滞后于这个市场的。也就是说民航大学和目前的培训机构没有根据实战设置课程,或者说民航大学就没有这类型的教育人才。我们做过的很多作业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不断论证和修正,然后制定实施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实践者更应该被请到民航大学去授课。
通航市场运作如打猎,首先明确我们是哪种狩猎者,国内有航空体育运动航校,那些竞技类的是出于玩的,他们夺得名次无非是为了好玩,跟盈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航空培训是狩猎场,花钱来体验飞行或者来学打猎的本事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培训机构少了最关键的东西,就是你要让来的人体会到打到猎物的快感了吗?那就是你让学员参加过作业飞行了吗?你让他看到因为飞行赚钱在手里的而感觉了吗?如果你没有做到,那么这就是差距;另外一种就是猎户,也就是我们很多通航的类别,是靠这个谋生养家糊口的,那么,我们就要摸清本地区都有什么猎物,它们的习性是什么,行动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应该配备什么装备,还有我们应该是下夹子还是陷阱?还有在什么地方堵截,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那种武松式的靠武力硬取是传奇,那种靠奔跑去追,迟早会把自己累死或者被猎物吃掉。斗智胜于斗勇在打猎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