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低空开放8年难成 通航春天还有多远?
2014-11-25 10: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陈姗姗
       “2007年说2010年空域开放,2010年出了个《意见》,2013年军方说下放通航管理权也只是说说,现在又说2015年有序开放,2015年会怎样?细则方案还没定,慢慢等吧,8年了,还是飞不起来!”

  这是国内一家规模不小,历史不短的通用航空公司的一位管理层,在了解了刚刚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后,发出的感慨。

  国庆期间,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就曾被外界解读为低空开放实质推进的重要节点,然而,周末两天的会议召开后,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的中信海直、威海广泰、海特高新等,并没有出现以往惯性的上涨。其中,中信海直下跌1.2%,威海广泰下跌4.37%,海特高新下跌3.16%。

  那么,低空开放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么?

规划与现实的差距

  上述管理层所提到的《意见》,是指2010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意见建议对4000米以下低空飞行未来将实现无需报批只需报备,并要求对低空空域进行不同审批程度的划分,比如自由度最高的报告空域,只需要向空管部门通告起飞和降落时刻,自行组织实施,而管制空域则必须按照空管部门划定的航路、时间等飞行。

  当时,很多通航企业就欣喜地预计,如果相关政策按照《意见》的要求逐步落实,低空开放和通航的春天,就都不远了。

  然而四年过去了,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的乐观。

  “虽然目前我国的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区域已扩大至‘两大区七小区’,即沈阳、广州管制区,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管制分区,但在试点区域并没有具体的开放政策和实施细则,对于低空飞行者来说,并不是说在试点城市就容易飞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告诉记者。

  此外,按照《意见》的规定,目前我国的空管部门也已经将低空空域划分为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类,其中,“管制空域”需要提前申请并接受航管部门管制指挥;“监视空域”仅需备案,确保雷达看得见、能联系上;“报告空域”则类似于自由飞行。不过,到底哪些空域被划定为“报告空域”,还没有明确,如何在各个空域飞行和报批的“低空航图”,目前也还没有画出。

看钱看关系的“潜规则”

  那么,要进行航空摄影、航空旅游等低空飞行,实际的审批流程是怎样的呢?记者咨询多家通航企业了解到,要进行飞前的审批,流程依然复杂,实际操作费用和审批时间,更是充满了不确定。

  以前,不管什么性质的通航飞行,要起飞必须提前申请和审批,一般要经过空军、空管局、机场等各个环节的审批和协调,这样,单区域飞行至少要提前5至7个工作日申报,跨区域飞行更是至少要提前12至14个工作日。

  去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曾会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颁布《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规定》明确指出,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负责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的审批,军方将不再直接参与,意味着通航飞行审批手续将大大简化。

  然而,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审批环节并没有变得简单多少。“以前的流程是先找地区空军司令部进行任务审批,之后到地区空军司令部和民航空管局进行空域协调,还要申请飞行计划和协调相关机场,”一家通航企业的管理层对记者指出,“现在审批流程还是没多大变化,该协调的还是得自己去协调,该给钱的还是得给钱。”

  对于一项任务审批过程中所要缴纳的费用,是行业内都知道但又都不会说的“潜规则”。“这跟审批方的关系和区域有很大关系,有的区域根本就不收费,有的区域则一次就收10万~20万,甚至按照项目合同额的15%~20%收费。”上述管理层透露,

  “对民航来说,油价成本是最高的成本支出,而我们的油料成本只占5%左右,因为协调飞行而等待的时间,相关人员的花费,才是最大的成本。”另一家通航企业的管理层对记者指出,在国外,某一机型的飞行成本在每小时八九百元,在国内成本能够达到四五千元,通航企业普遍很难盈利。

政策细则待明确

  “中国的国情是绝对不可能让你真正自由地飞,让空军完全放手也不可能。”上述管理层进一步指出,如何找到更合理的监管办法才是现实的,比如军方、民航、空管三方成立一个部门统管会比较好,现在是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找,如果碰上人员出差,一个飞行审批批一两个月的情况也有可能。

  不过,上周末召开的工作会议,并非没有一点好消息。据记者从多位参会人员处获得的信息,会议上还讨论了《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管理规定》《通用航空信息服务站系统建设和管理规定》《目视飞行航空地图管理规定》等法规草案,并对下一步政策的颁布做出了安排。此外,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还建议把低空空域划分标准高度增加到真高3000米;简化审批程序,管住能管的,放开能放的,借鉴国际标准和做法逐步实现我国空域分类管理。

  “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后,预计相关政策会在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出来,比如低空航图、低空管理使用规定等,”高远洋告诉记者,“现在的问题是,低空开放喊了这么多年,三类空域怎么划分,哪些需要很严格的申报,哪些只需要报备,向谁申请,怎么管,这些都必须有细则明确规定,形成透明化和常态化。”

  “全国人民似乎都知道低空要开放了,可我们还是在苦苦地撑着做,还有几个8年可以熬?”上述通航企业管理层无奈地说。

分享到:
标签:
[责任编辑:车彦卓]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