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吴松:学习传承陈云同志思想精髓 推动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
2013-11-30 12:00  来源:AOPA China   吴松
中国航空学会吴松秘书长在“陈云与中国航空事业研讨会”上发表题为《学习传承陈云同志思想精髓 推动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的演讲。
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吴松在“陈云与中国航空事业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尊敬的陈元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并在此发言。我想以“学习传承陈云同志思想精髓、推动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为题,简要回顾一下我国航空发展历史,介绍一下现状,并谈谈我的认识和感受,也是向陈云等关心航空事业发展的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的一次汇报。

   一、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上世纪初,在美国莱特兄弟实现有动力飞行不久,1909年中国人冯如就首次试飞成功自行设计制作的有动力飞机,之后的一、二十年里,先后有多位华人工程师在航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当时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大。然而,自二十年代以后,由于旧中国内忧外患,工业落后,科技基本是空白,而西方发达国家却因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需要,极大地刺激了航空工业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人在航空方面与最先进国家形成了天壤之别。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航空事业才真正开始起步。1949年11月2日,在两航起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民航运输业;1949年11月11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早期的装备都是缴获的日本、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和苏联援助的飞机;1951年4月17日,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因飞机修理和提供备件的需要,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航空工业。总的来看,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道路是先建立军事航空和民用航空,后发展航空工业,而航空教育、航空体育和航空科学研究是伴随着军航、民航和航空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回顾新中国航空事业60几年的发展历程,与其他行业一样,都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1950年,新中国民航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次,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直到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也仅有231万人次,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在国际民航组织排名37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全面对外开放,我国民航得到迅猛发展,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至2012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610.32亿吨公里,为1978年的203倍;旅客运输量达到31936万人次;拥有运输飞机1941架,运输类机场183个。特别可喜的是,我国每百万飞行小时和百万架次事故率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航空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民航运量在国际民航组织排名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民航大国。按现有增长速度算,2020年将超过美国位居第一。与运输航空相比,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缓慢,去年底拥有飞机1316架,不到美国1%,全年飞行量仅60万小时,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加速我国民航业更好更快发展。

   新中国航空工业是1951年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在一片废墟上开始创业的。前几年主要为前线修理飞机,提供零部件;1954年仿制成功第一架飞机初教5,实现了从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9年自行设计并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开始向自主研发迈进,之后陆续诞生了以强5、歼7和歼8为代表的第二代战斗机,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独立建设和发展的阶段。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研发投入和装备订货大幅度减少,航空技术大量转为民用,使航空工业陷入相对低潮,差距有所拉大;直到 21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力增强,国家利益拓展,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型号研发和装备订货大幅增加,条件建设大量投入,在此基础上航空工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突破了一大批航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实现了航空工业的井喷式、跨越式发展,歼10、新一代歼击机、大型运输机、舰载机、新型无人机、太行发动机、空警飞机、直十等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密集列装或问世,完成了我国航空工业相对最发达国家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快速追赶,差距大大缩小,并制定了到建党100年并驾齐驱、建国100年遥遥领先的宏伟目标。在民用飞机工业领域,随着中国商飞的成立,加快了发展步伐,新型支线飞机ARJ即将取证投入航线,大型客机C919的研制进展良好,将使我国航空工业在世界民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总的来说,经过60几年的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从“跟踪学步”到“同台竞技”、从“打工者”到“对等合作”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世界少数几个拥有完整、健全航空工业体系的国家,已跻身于世界航空工业大国之列。

   人民空军成立不久,就于1950年12月投入到朝鲜战场,以苏联产的米格-15、米格-15比斯为主要机型,边打边建,以弱胜强,百炼成钢,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1950-1969年期间,年轻的人民空军胜利完成了进军西藏、平息叛乱、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与入侵中国领空的美机作战、在沿海地区与台湾国民党空军作战等任务,保卫了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示“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同时党的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备方针,为空军航空武器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军队加大投入,空军武器装备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三代作战飞机、防空导弹、雷达和作战指挥自动化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使空军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并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从防御型空军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空军转型。

   二、关于陈云同志思想对我国航空事业发展重要性的初步认识。
当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我国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尽管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前进道路上仍有很多困难和坎坷,不会一帆风顺。作为航空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认识,来引领这个由大转强的转变过程?我认为认真学习和传承陈云同志的思想和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要学习陈云同志高瞻远瞩、理念先进的思想和境界。1937年,陈云同志便首先认识到航空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他以开拓创新的思维,在共产党军队还没有飞机的情况下,借鸡下蛋,积极筹划并推进在军阀盛世才部队为我党培养了43名航空人才,成为日后重要的航空人才储备,并开创了我党大规模培养航空人才的先河。这充分体现了陈云同志思想超前、胆略超群的本色。如今我们要实现航空强国梦,我认为理念可能是制约我们思考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树立大国与强国的理念、素质和思维。我国航空事业自成立后一直处于“追赶”世界航空强国的状态,一下子很难适应“领跑”位置。我们应向陈云同志学习,要高瞻远瞩、更新理念,敢为人先,用10-- 20年以后我国作为世界航空强国的战略思维和高度来统筹谋划我们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第二,学习陈云同志立足国内、自主发展的战略理念。建国之初陈云同志就主张航空材料要立足国内,并主持安排国内原材料的生产,着力解决航空配套产品问题。60多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作为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先进航空技术再有钱也买不来,市场再大也换不来,坚持独立自主才是建成航空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也再次证明了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在实现航空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航空人一定要彻底更新观念,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加快实现从跟踪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航空人的辛勤努力和智慧奉献下,航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例如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四代机已经首飞成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于采用信息化和快速协同制造等很多先进技术,大型运输机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首飞,舰载机、其他新一代歼击机都在很短时间内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内外一致认为需要10年以上的预言。面对当前仍然存在的发动机、关键材料和制造技术、航空机电等技术瓶颈,航空人必须卧薪尝胆、励志创新,才能实现全面突破,领先发展,傲视群雄。

   在实现航空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坚定航空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这一信念。我国民用飞机发展的曲折道路就是最好的证明,过去几十年的自主研制和购买之争、发展支线和干线之争,耽误了20几年的时间,导致今日我国民航运输飞机完全依赖进口,因此无论就经济转型而言、还是寓军于民的航空高科技发展受制、乃至大国形象来说,都处于被动局面。例如,我国自行研制的ARJ21支线飞机在首飞之后,波音公司就针对性推出一个新机型与之竞争,进行大力打压,使ARJ21飞机陷入困境,此类例子很多。由此可见,航空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不仅需要航空人的努力,也需要全社的理解和支持。如果ARJ这个型号不走完全程,我国就永远受到其他航空强国的压制,就永远就做不出民机,也不可能做大型客机,就永远成不了航空强国。陈云同志在亲自推动航空油料的批量生产过程中曾指出“虽然目前产量不大,可能成本较高,但此项工业方在开始,将来大量生产,成本自可减低”,这体现了他客观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和对新生事物的包容,令人由衷钦佩。对于我国的民机发展而言,现在需要大家科学地认识和对待,也需要大家对其初级发展阶段所面临问题的包容。

   因为准备时间仓促,认识粗浅有限,以上发言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中国航空学会是全国航空各界的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国家级科技社团。1964年2月下旬,应航空科技发展需要,在钱学森、郭永怀、吴仲华、沈元、屠守锷、王俊奎等业内著名专家的倡导下,由聂荣臻元帅亲笔签批成立,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航空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推动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50年来,学会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人才举荐、期刊出版等工作,着力推动我国航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国内外航空界有较大影响。明年学会就50周岁了,在这里我诚恳邀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明年2月下旬参加学会纪念活动。最后我表一个态,中国航空学会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了解研究陈云同志支持航空事业发展的史实,不断学习和传承陈云同志的思想和精神,工作上争取更大成就,为实现我国航空强国梦做出新贡献!

分享到:
标签: 陈云 吴松
[责任编辑:ottor]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