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西京医院引进的直升机。 摄影:沈继军
《直升机救援西咸仅需6分钟》经报道后,引发广大市民和业界强烈反响:在地面大堵车,120救护车频频遇堵难以快速急救的尴尬现实面前,直升机救援可以说是从时间手中抢生命!
在为直升机救援叫好的同时,两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随之而出:1-5万元的救援费用,普通老百姓能承受得了吗?能否即时向空管部门申请就可以即时起飞救援?这成为制约空中救援发展的两大瓶颈!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两大问题?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由政府、保险公司和病人三方共同分担费用;航空医疗救援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空管方面应积极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
叫好 从时间手中抢生命
看到报道,市民吴女士深有感触地说:“直升机救援,就是从时间手中抢生命!”她说,两个月前奶奶突发脑溢血,她打了120求救后,迟迟不见救护车来,催了三遍,救护车先是堵在长安立交,随后又堵在小寨附近,原本十多分钟的车程,花了近半小时。幸亏奶奶有惊无险,但急救车堵车,让她想起来有些后怕。
“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堵车。”西安某医院急救站负责人说,不管是救护车开警报器还是鸣笛,都不管用,很多车都不让道,他们也是干着急。陕西省急救指挥中心办公室刘主任昨天对记者说,他们要求接到命令后,1分钟内出车,至于几分钟内能到达目的地,不得而知也不敢保证,主要是受堵车影响,尤其是上下班期间,经常遭遇堵车。
很多市民不会忘记,两年前两则媒体报道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12月7日,北京一名骑车人被轧成重伤,急救车载着伤者赶往最近的医院,但是整条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等抵达医院时,病人已死亡。同年12月18日,为抢救病重的男婴,重庆高速公路执法人员驾驶巡逻执法车闪着警灯拉响警报,在高速路上往医院快速驶去,其他车辆听到警报声并不避让,应急车道也被占用。婴儿被送到医院时,没有了生命体征。如果有直升机救援,两位患者就不会因为堵车而失去生命。
现状 西安仅一家医院有停机坪
直升机救援,要求医院至少应该有标准化的停机坪。据《京华时报》报道,今年8月14日2点,一架搭乘着急性心梗病人的直升机降落在安贞医院北面200米的路口处,为保证直升机的正常起降,该路口实行了近半小时的交通管制。有市民对直升机的起降点提出质疑,认为院方应着力解决直升机的起降问题,而不是每次都要通过交通管制来解决。
但目前在西安仅有两家医院有或者正在修建停机坪,一是陕西省人民医院,二是西京医院(正在修建中)。陕西省人民医院急救与应急管理处处长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该院修建门诊楼时,就在屋顶修了停机坪,但是一直没有启用,主要是因为停机坪没有导航、照明、通讯等配套设施。今年准备修建配套设施,目前关于停机坪的可行性报告已经递到相关部门,比如净空条件、气候条件等,正在等待专家论证。
疑问 直升机救援能否常态化
直升机救援从时间手中抢生命,在赢得叫好的同时也遭遇现实尴尬,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家医院不想、不愿、也不敢尝试。对于能否在西安推广,不少医院负责人持怀疑态度。
“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目前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大唐医院史院长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医院人士的看法,医院投入成本太大,建设停机坪、飞机(租用)、医疗人员等配套设施,资金量至少上千万,从短期来说,搞公益救援可以,但是从长期来说,民营医院是盈利性机构,有投资就要有回报。此外,低空飞行的安全问题也需考虑。再说了,假设都推广了,空中会不会也容易拥堵?
西安某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很多小医院不具备救助危重病人的医疗能力,所以也不会去开展直升机医疗救援。“前景很好,但是直升机救援常态化,任重而道远!”
瓶颈1 高额救援费谁来埋单
出动直升机救援速度快、效率高,能为病人争取到更多抢救时间,但制约直升机救援最大的瓶颈是它的“硬伤”——费用太贵!根据航程不同,中国首条成建制空中医疗通道,目前给出的数字是一次救援1-5万元,很多市民感慨,直升机救援是否会成为富豪们的专利?
昨天,李女士询问,贫困患者使用直升机救援,是否会减免一定的费用?医保能否报销?对此,西安直升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直升机医疗救援为公益性医疗服务,只收取飞行成本费(1-5万元),若遇到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将实施免费救援。西安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救护车的费用都不在医保报销之列,何况是直升机救援费用。”
在史院长看来,空中救援最大的瓶颈是谁来埋单!绝大部分患者,没有经济能力来承受高额的直升机救援费用,普通老百姓用不起,医院买了飞机或租用飞机,意义不是很大。省人民医院急救与应急管理处刘处长说,要看消费群体,费用太高,老百姓自掏腰包多数难以承受。
瓶颈2 能否即时申请即时飞
第二个瓶颈就是能否即时申请即时飞?西安直升机公司董事长孙怀合说,接到直升机医疗救援的电话求助后,他们第一时间报告给西安空军指挥所,等待审批。那么这个审批时间多长?这与天气、空中管制以及诸多因素都有关系。
“救援飞行,一般很突然,不可能提前预知提前申请飞行计划。最理想的状态是接到求助,即申即飞。”一位业内人士说,遇到应急救援的申请,空管部门会“特事特办”,优先放行。“特事特办”情况下,一般直升机应急救援的飞行申请1个小时之内会得到批复,但从直升机应急救援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样还是不够的。
呼吁 让空中救援时代早日来临
“当务之急是解决谁来埋单的问题。”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吴润建议,由政府和社会、病人三方面共同分担费用。“政府方面,补贴一部分费用;社会方面,即保险公司,推出航空救援险种,如果保险公司不积极的话,政府方面可以从税收等方面出台措施刺激保险公司推出航空救援险;病人本人承担一部分费用。”第二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和空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措施,把航空救援纳入医疗救助体系,在空管方面能尽量做到即时申请即时飞。
西安直升机公司相关负责人讲述了他在德国的所见所闻,德国空中医疗救援非常发达,每年救援的患者有45700人次,救援飞行时间小于12分钟,平均每100万人用1架直升机进行医疗救援,按这样计算,西安应该有8-9架次直升机救援才可满足市民需求。
为何国外空中救护能成常态?该负责人说,在国外,空中救援的费用主要由三类主体进行支付,分别是政府、保险公司、患者本人。其中最值得借鉴的,是人们购买航空救援险。记者昨天致电多家保险公司,得到的答案是目前均无推出航空救援险。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说:“目前,我们没有推出这样的险种。”不过,另据了解,某直升机公司正在与保险公司洽谈这方面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