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为参加9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航空展,制作了一个充满“中国元素”的展台,以此映衬该集团深耕中国市场的全球战略。该集团亚太区企业传播总监徐迎兵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将是该集团在北京航展的首次正式亮相。 在日前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公务及通用航空商务总监瑞惜杰、企业传播总监徐迎兵和霍尼韦尔中国研发中心航空航天工程与技术部总经理俞宇枫同时到场,与相关专业媒体的记者们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 从瑞惜杰向记者透露的数字可以看出,霍尼韦尔集团对世界航空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瑞惜杰表示,该集团对全球1200多个公务飞机相关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除了美国市场止步不前,公务航空的全球需求仍然强劲,飞机交付量下滑趋势2010年已经减缓,2011年将到达谷底,而长期趋势仍将是复苏。据该集团预测,2010年至2020年的全球飞机交付量约11000架,价值2250亿美元。 作为霍尼韦尔中国研发中心航空航天工程与技术部总经理,俞宇枫着重从保障航空安全的角度介绍该集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他表示,霍尼韦尔致力于使飞行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目标,研发并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其中,该集团研发、优化的全套航电解决方案,可进一步降低燃料使用及排放,每年可以创造大约6亿美元的行业价值。据俞宇枫透露,霍尼韦尔参与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测(ADS-B)场面监视与告警、高度层变更程序中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测(ADS-B)、数据通讯航电系统等多个“下一代空管”(Next Gen)项目,同时作为惟一一家美国公司,霍尼韦尔还参与了欧洲空中交通管理现代化(SESAR)发展计划,领导其中的7个飞机项目,参与其他16个项目,凸显该集团在技术和应用上的领先地位。 霍尼韦尔亚太区企业传播总监徐迎兵对该集团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广泛合作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说,霍尼韦尔集团已与中国航空工业合作多年,其产品和服务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运5、农5、运12E/IV、小鹰500、运12F、ARJ21支线飞机、AC311直升机等新老机型上。作为中国航空产业的积极推动者之一,霍尼韦尔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中标4个系统,分别是飞控系统、辅助动力装置、机轮刹车系统、大气数据和惯性基准系统,并与中方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进行研发生产。自2007年将其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上海以来,霍尼韦尔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广泛而深入,在中国的员工已经超过700人,在苏州、南京、厦门、上海建立了5个生产基地,并于2009年在上海成立了霍尼韦尔中国航空学院。在回答本报记者有关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与营业收入等情况的提问时,他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乐观期待。他认为,中国将是世界航空业的下一个增长点。该集团对中国未来20年的市场预测是,到2031年,直升机将从目前的130架增至2800架,未来3年会出现强劲增长,商务喷气机从160架增至1700架,通用航空飞机从1000架增至3000架。低空领域开放将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市场也将蓬勃发展。这一切,将为霍尼韦尔植根中国、服务中国、成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