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国内通航发展的现状,付宇明用“三座大山”喻之,这三座大山分别是“空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和制度问题”。“空域问题”已经撕开一角,在中 国,低空早已不是禁区,下一步要解决的无非是把大幕拉的更开,让飞行更自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个伪问题,因为只要其他两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迎刃 而解!唯独“制度问题”,遮遮掩掩,欲拒还迎,政府部门一边不断给市场希望,对旧有规章进行修修补补,刺激资本进入,导致新企业盲目成立,一边又拖拖拉拉,迟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导致企业效率低下、行业成本高昂、竞争越发无序,这让现实的中国通航很是受伤。于是在中国通航业界,各种怪现象越来越多!比如,一些运营商不作业、不飞行,只托管,托管不成,就玩俱乐部,玩资本,玩各种忽悠人的概念;比如,中国通用飞机越进越多,飞行小时数的增长却越来越慢; 比如,通航飞行员十分紧缺,跟不上飞机引进的速度,但飞行学校又没有动力扩大培训规模!前两个怪现象已是人尽皆知,后一个怪现象恐怕还需要说道说道! 据悉,截止2013年底,国内通用飞机的机队规模已达1631架,同比增加300多架,2012年同比增加160多架。然而,与飞机数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一致的是,通航飞行员的数量增长一直十分缓慢。于是一些专家以此论证,中国通航飞行员培训市场前景无限,很多资本不明就里,头脑一热,便纷纷加入飞 行员培训大军,以期巨大回报!然而进去之后才发现,人才短缺不假,“输出无门”更是现实。 这里所谓的“输出无门”并非指新手飞行员无人问津,而是指培训学校的人才输出价格,与运营商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供应方不愿卖,需求方不愿买。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付宇明认为,这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 从需求方的角度看,企业要正常安全运行,首先需要的是成熟飞行员(1500小时以上),也就是机长,找到了合适的机长,才有可能配备新手飞行员 (200小时左右)。因为机长对于执勤任务的方法和风险都很清楚,对自己的掌控能力也非常了解,除了驾驶飞行器之外,对飞机和团队而言都是很好的管理者。 而新手从学校出来后,还需要在机长的带领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胜任作业和管理任务。对于很多新成立的通航企业来说,没有成熟飞行员坐镇,直接使用 新手进行作业和管理,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机长不是培训学校能够供应的!一个成熟的机长的产生需要7-10年的飞行经验和安全实践。在中国,机长的来源只有两个,一是来自军转民的飞行员,二是来自传统的通航运营企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一:通航飞行员的规模,首先取决于机长的规模,没有足够的机长,飞机数量再多,也派生不出更多的新手飞行员需求! 其次,企业要高效运行,需要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当前,通航企业引进一个新手飞行员,少则需要花费几十万元,多则需要接近百万;引进之后,飞行员的 日常成本开支也非常巨大,尤其是那些刚获得执照不久的新飞行员,由于飞行经验不足,普遍需要引进之后再继续培养,这样企业的收益预期就被作业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操作风险降低了,且一些新手飞行员在积累到足够飞行小时数后,跳槽的可能性非常大。对于大部分规模不大的通航企业来说,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好不 容易培养出一个成熟飞行员,如果很容易被挖走的话,损失是很大的,有时候甚至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致命的打击,这种现状也限制了企业对于新手飞行员的需求, 反而加剧了“挖人”的风气。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二:新手飞行员培养成本过高和行业挖人成风,导致企业风险加剧,再加上军转民飞行员较低的获得成本,遏制了企 业对于新手飞行员的需求! 从供给方的角度看,在当前的机制和环境里,要想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收取较高的培训费用。实际上,培训机构在对新飞行员“定价”时也是结合其所花费的 成本来综合考虑的,且这些成本的确不菲(具体分析请参考《公务与通用航空》2014年第3期:中国学飞行为什么这么贵?)此外,毕竟不是每一个学员都能合格毕业,对于培训机构来讲,被淘汰学员的教学花费不得不平摊在已毕业学员的市场定价里。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新手飞行员输出难,导致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受挫,培训规模受限,从而导致单人成本更高!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三:培训机构并非是漫天要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培训本身的费用太高,且需求不足。 从飞行员的角度看,执照的有效性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一家企业不能提供稳定的作业时间,选择跳槽是明智的决定。而目前,国内大部分新成立的通航企业,很难做到稳定经营,因为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通航作业需求被极大抑制,除了部分规模较大的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外,大部分通航企业的产能过剩!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四:通航飞行员之所以选择频繁跳槽,并非全部是因为薪酬的问题,企业经营不稳定,前途不明朗所带来的飞行资质的风险是关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需求方,供应方,还是飞行员本身,在当前的行业背景里生存,都有这样那样的风险,以致都在寻求一种自我保护式的生存 模式,而这恰恰导致各方的风险进一步加剧,陷入恶性循环!于是中国通航飞行员市场发生“供需悖论”,一方面需求缺口巨大,一方面供给找不到出口! 那么该如何打破“悖论”,有效输出供给,同时有效满足需求? 付宇明认为,关键在于有效降低各方担心的核心风险! 从需求方角度,要增加成熟飞行员的供给,同时降低飞行员的使用成本开支;从供给方角度,要减少培训费用,鼓励扩大培训规模;从飞行员角度,要给他们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 以上这些不是一两家企业、一两个飞行员自觉自愿就能够做到的,关键在于政府层面进行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和完善! 如何增加成熟飞行员的供给,需完善人才递进式培养机制,同时尽量拓宽军转民通道,加强国际引进。 如何减少培训费用,鼓励扩大培训规模,需政府加强针对性补贴,减少权力寻租机会,增强市场竞争,减少垄断。 如何降低飞行员使用成本,一方面需减少培训费用,一方面需改革飞行员准入制度,鼓励竞争,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的联合办学等。 如何为飞行员提供稳定的从业环境,一方面需尽快完善经营许可,清退不合规范的企业,鼓励合法经营,一方面需释放空域资源,激发通航作业需求,保证飞行小时持续快速增长,保障飞行员有事可干! 有人评价说:中国通航目前是假性市场!仔细琢磨,这话有点道理,中国通航市场的发展目前很不理性,供需悖论不仅体现在培训市场上,更体现在通航产业的其他环节。对此,付宇明的观点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关键在于中国通航的制度建设太过落后,缺乏自我革命精神和有效创新!如果这种态势继续下去,中 国通航的怪现象将层出不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