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寒流逆势购机 谁在作局公务机?
2014-08-11 09: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4年的公务机市场遭遇了“倒春寒”。近日记者从各方了解到,目前国内托管公务机的使用率大幅降低,一些公司原本计划订购的公务机也被取消或者推迟交付。

  奇怪的是,无论是媒体还是业内都认为公务机市场“井喷在即”。民生租赁在4月份一举订购了60架湾流公务机,创下中国企业的公务机订单纪录;近日东航旗下的东航公务航空也引进了两架莱格塞650,开始涉足公务机包机市场。

  一面是业内拼命呼喊的虚假繁荣,一面是市场年复一年地按兵不动,不禁让人发问:冰火两重天的背后,到底谁在作局公务机市场?

遭遇寒流

  “我们手中托管飞机的使用率达到了两位数的下滑,毫无疑问,2014年是公务机市场的冬天。”近日,一位要求匿名的公务机运营公司副总裁告诉记者,自从2008年公务机市场高歌猛进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市场下滑。

   类似的苗头在每年一度的亚洲公务机展上已经有所体现。上述副总裁告诉记者,2013年公务机展上市场热度很高,除了山西老板延续了热情以外,还有来自能 源和地产行业的企业开始关注公务机,以至于该公司将能源与地产作为未来重点开拓的两大行业。一些客户甚至表达了明确的购机意向,进入了选型阶段。

  “但是2014年风向突变,一些准备购机的客户几乎都停止了计划,甚至签订协议的客户也选择了推迟交付。”上述副总裁告诉记者,2014年的亚洲公务机展已经出现市场萧条的苗头,四处可见公务机运营和托管公司,但是真正的客户却几乎绝迹。

  “严格来说,中国的通用航空正在经历一场倒春寒,因为‘八项规定’等冲击让国企高管出行大幅减少,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变得低调。”一位供职于通用航空的资深人士评价,自2008年以来,这样的市场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2008年我国航空市场上公务机的数量约为32架,2008年底通航市场忽然开始启动,这一数字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70架左右。GE金融的高管曾经告诉记者,中国享受着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通用航空市场,几乎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长。

   然而粗略统计,截至2014年7月份我国内地注册的公务机净增量不超过20架,这个数字与以往相比出现了明显下降。记者掌握的消息显示,一些买主订购公 务机的客户选择了延期交付,甚至部分客户将注册地选择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最大的公务机公司,金鹿航空在2013年10月份也陆 续将8架公务机交给美国一家公司运营。

  除了公务机队增速下滑外,记者了解到,北京某公务机托管公司旗下湾流飞机的使用率大幅降低,众多公务机长期“趴”在机场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缩影。

逆势购机

  一般而言,公务机公司两大业务是托管和运营。以一架中等飞机为例,托管的费用约为每年200万~300万人民币,飞机的养护成本和运营成本由客户自己支付;运营则意味着需要开展包机业务,由客户支付包机租赁费,以空客ACJ为例,金鹿航空每小时的租赁费用高达15万元。

  然而今年公务机整体市场的惨淡,让很多公务机运营的公司感到阵阵寒意。“公务机即使趴在机场不飞也要花钱,目前国内自有机队超过5架公务机的公司不多,大约在二十家左右,今年几乎都面临着亏损难题。”上述通航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与暂时跌入谷底的市场相比,看好公务机市场的呼声却不绝于耳。根据国防与宇航咨询公司Teal公司预测,今后10年全球对公务机的需求量将达9000架,总价值约944亿美元,而中国内地是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年营业额可望达到600亿元。

  或许正因如此,2014年4月民生租赁订购了60架湾流飞机,一举创造了湾流历史销售纪录。据记者粗略统计,在过去四年中民生租赁宣布的公务机订单已经接近200架。

  无独有偶,作为三大航空集团中唯一涉足公务机市场的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在2009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东方公务航空。记者了解到,近日东方公务航空从工银租赁手中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了两架莱格塞650飞机,低调开始了公务机的运营业务。此前,东方公务航空一直以公务机托管业务为主,截至目前共有13架托管公务机,以湾流为主要机型。

  与喷气公务机相比,同属通航市场的涡桨飞机也在摩拳擦掌。记者了解到,瑞士飞机制造商皮拉图斯(Pilatus)决定将其飞机PC-6的总产总装线转移到重庆,一同落户的还有PC-12生产飞机大翼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在4亿美元左右。

   “皮拉图斯公司要在中国进行战略布局。”皮拉图斯市场销售负责人FredMuggli告诉记者,他们在中国的订单已经达到了56架,将瑞士的全球总装线 转移到中国,只是皮拉图斯战略版图中的一部分。它目前的产品线以涡桨飞机为主,主要用于救援作业等通航领域,其即将面世的PC-24飞机则是喷气式飞机, 也瞄准了喷气公务机潜力的巨大市场。

风险暗藏

  一面是市场的惨淡,一面是企业的热情,公务机市场一时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公务机市场头顶的三座大山始终没有改变,这就注定了它距离井喷之日为时尚远。”上述通航资深人士解释,所谓的三座大山就是基础建设匮乏、人才紧缺和政策受限。

  其中,公务机的政策掣肘已经成为了业内的老生常谈,公务机购买税率偏高、机场收费昂贵、飞行空域紧张,任何一项单列出来都足以扼住中国刚刚萌生的公务机市场。

  很多企业选择持续购机,其实是长期战略布局。“低空领域改革是大势所趋,如果不提前‘卡位’,等到政策放开、市场爆发时再去购买飞机,等待交付的时间就会错失很多市场机会。”上述公务机运营公司副总裁表示。

   这样的战略布局对于民生租赁这样大手笔的购机而言,则意味着不小的风险。很多租赁公司采取的是“随卖随贷”的模式,即在有客户出现购买飞机的需求时再去 购买飞机,并同时为客户提供金融租赁服务;而民生租赁则采取了“囤飞机”模式,即从航空制造企业手中批量购买飞机,再寻找客户伺机出租。

  “一旦市场陷入景气周期的低谷,大量飞机就会被囤积无法出手;再加上公务机与普通商业航班不同,客户对于客舱内饰的个性化要求很高,导致公务机流通率较差,这些都是未来隐含的风险。”上述通航人士提示。

分享到:
标签: 公务机
[责任编辑:李珍]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