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洋
最近,通用航空领域不平静,好消息固然让人振奋,但接连不断传出的坏消息同样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已发生14起坠机事故(含运动飞行器),其中致命事故9起,导致11人死亡。尽管在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在所难免,但从概率论角度看,如果事故高发、事故率超过正常值,那就有可能存在系统性的问题,就值得行业去重视和反思。 从美国通用航空发展历史看,也曾经历过一个事故高发期。美国通用航空发展刚起步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致命事故率(指10万飞行小时致命事故次数,下同)接近10,随着通用飞机安全技术的日益提升,安全管理规章的日益完善,飞行员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安全飞行行为的养成,使得美国通用航空飞行安全纪录越来越好,近10年来其致命事故率保持在1.2,且10万飞行小时死亡人数保持在两人左右。以2011年为例,美国通用航空飞行量为2251万小时,发生事故1466起。其中,致命事故263起,致命事故率1.17,死亡人数444人,应该说这一纪录处于美国历史最好水平。 以目前我们的飞行小时数估算,今年以来,我国通用航空致命事故率接近3,差不多是美国目前致命事故率水平的3倍。致命事故高发,我们不希望这是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必然过程。退一步讲,即使这一过程难以避免,也应该尽最大努力来缩短这一痛苦期。事实上,作为通用航空发展的后起之国,我们的一个幸运之处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在通用航空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在安全管理体系与规章、飞行员安全飞行行为养成方面,要知道导致飞行事故的大多数原因不是飞机本身的技术硬伤,而恰恰是这些软性的因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先进国家用鲜血和生命写就了今天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安全管理规章体系,养成了良好的飞行员飞行行为——事故的不断发生,促使民航管理当局不断修正和完善规章体系,促使飞行员群体不断矫正飞行准则及行为,在这方面的每一步进展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研究学习国外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经验,实际上就是在吸取国外通用航空发展中血的教训,以增强我们航空安全的自觉意识,提高和完善我们的安全保障措施及手段。 必须承认这样一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即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正在也必然会付出一些惨痛的代价,但总体上我们应该竭尽全力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安全指标。数字是冰冷的,而人的生命是鲜活的,每一起事故都是对生命的威胁、对一个家庭的灾难性打击,保证安全、尊重生命是行业崇高的职责。民航管理当局应尽快建立起针对通用航空的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与条规,不管是“白飞”还是“黑飞”,都要被纳入系统化的管理轨道中,同时要掌握好“度”,不要步入像某些行业那样“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每个通航单位都应该踏实前行、照章办事,对飞行安全予以高度重视,奉行“安全第一”的管理要义;作为飞行员群体更应该遵守飞行行为准则,并养成良好的安全飞行意识和飞行行为。 总之,我国的通用航空事业才刚刚兴起,如果因为事故高发影响行业发展甚至被“叫停”,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中国通用航空发展不能承受生命频失之重,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保障措施,践行安全准则,推动我国通用航空健康快速发展是行业共同的责任。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