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太堵?打个“飞的”飞过去吧! “真恨不得坐个直升机飞过去!”在省城道路交通拥堵变成市民心病的今天,“堵友”们互相调侃的这句感叹,也许真能实现了。每一个人都可以飞行! 8月8日,山西首家私人飞机5S店在太原开张。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架蓝色的直升机,价值510万元,一男一女两位抢眼的“机模”分站两旁,微笑着。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摁下快门。 据了解,这家店隶属于玮琦通航集团旗下太原玮琦航空器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位来自太原的50岁左右的李先生当场决定购买,目前还未定机型。”该公司总经理王玮琦对此也觉得很惊奇,她告诉记者,当天还有两家公司签订了购买意向书,其中,北京某公司签了1800万元的订单,还有一家忻州的公司决定购买两架,总价为500多万元,一架是260万元。这家5S店所售飞行器单价从200余万元至2000余万元不等,可在银行按揭,首付三成,如果购买者没有维护保养的能力,还可以出几十万元全程托管。 “飞机保姆”能解忧 私人飞机指私人拥有的飞机,飞机用途多为个人及其随行人员自用或商用的出行提供方便,也是机主身份的体现。1996年,湖南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购买了“塞斯纳”公务喷气式飞机及“贝尔206”直升机各1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大陆购买私人飞机的第一人。在中国已注册的私人飞机中,以赵本山最为著名,而女星苗圃不但买飞机还会开飞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通用航空的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市场支付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据玮琦通航集团执行董事白亚杰介绍,他们与世界顶尖飞机制造商——庞巴迪、塞斯纳、达索、湾流、西科斯基、罗宾逊、贝尔等携手,与农业银行、民生银行飞机融资部的合作,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内容涵盖飞机销售、托管、培训、飞机5S店、通航机场运营等全链条服务。购买者只需选定机型,其他服务均由他们提供,主要包括飞机的融资租赁、购机手续、维护保养、定检年检、申请飞行计划、飞行培训等,并为专属客户提供飞行体验及指导。 该集团还成立了私人飞机俱乐部山西服务中心,该俱乐部在北京、大同等拥有专属基地,开展娱乐飞行、空中婚礼、空中浏览、飞机体验、航空拍摄、直升机拉力赛等一系列高端服务项目。还可以开展飞行培训业务,以解决购买者的私照、商照培训。私人飞机驾驶员执照分两种,即私用和商用,培训地点在北京密云飞行基地,报名条件是年满17周岁,男女不限,持有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现行有效体检合格证。 飞行,是安全的 中国已经是举世瞩目的航空大国——2005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就超出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这里有一组相对保守的数据,足以说明我国令人扼腕的通用航空现状——通用航空与民航运输发展极不协调。通用航空方面,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整整一个数量级。在“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中,中国排名第三,仅强于印度。 目前,国外通用航空仍以美国最为发达。在美国的通用航空飞机中,私人飞机占59%。全世界私人飞机约31万架,其中约20万架在美国,而美国每年的私人飞机产业所创造的经济总量高达500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目前的私人飞机保有量大约为1000架,而拥有私人飞行驾照的人也仅仅约600余人。“中国完全可以站在当今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通用航空,不需要从零开始。”白亚杰强调,飞行首先要“安全、安全、再安全”。欧美在通用航空已经走过了40多年,已进入到用技术让飞行变得更安全、更简单、更舒适、更快捷的时代。 在此基础上,部分出行者从地面交通中安全分离出来已经不是梦想。 低空空域正逐步开放 这时,许多市民也许会问,私人飞机在使用的时候会有限制吗?国家是否有相关政策出台? 据了解,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逐步开放低空空域,催生和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做大做强航空产业,使之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2年7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统筹民航与军航、民航与其他运输方式、民航业与关联产业,以及各区域间协调发展”,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巩固农、林航空等传统业务,积极发展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海洋维权、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总数达96万人。有六成富豪计划购买私人飞机。美国《世界日报》预测:十年内中国将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可以预计,中国的通用航空即将进入一个大增长的黄金期,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低空空域开放后我国私人飞机的潜在客户将超过30万人,通用航空的上下游产业将有超过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低空空域的开放给通用航空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绝佳的空间和条件。中国经济规模的壮大为通航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目前国内私人飞机产业基数低,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量,总量有望超过美国。 相关链接: 1951年5月22日,军委民航局派出一架C-46型飞机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灭蚊蝇飞行任务,标志着新中国通用航空事业的诞生。在当时苏联政府的援助下,我国于1952年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通用航空队伍——军委民航局航空农林队。在1965年以前,新中国通用航空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航空摄影、航空探矿、航空护林、飞播造林等项目为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革”期间,中国通用航空事业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此期间,通用航空累计飞行280882小时,事业停滞不前。1988至1995年通用航空处于震荡调整状态。1996年至今,通用航空取得稳步发展,年飞行总量稳步增长。通用航空活动的主体形式开始多样化,民营资本开始涌入通用航空领域,各种直接为社会和个人服务的经营项目不断出现。2010年,通用航空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08年底,通用航空机场、临时起降点共有399个,其中通用航空机场70个,通用航空临时机场(起降点)329个。近年来直升机摆渡乘客以及小型飞机用于近距离城市之间旅客穿梭飞行的市场需求也正在凸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