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昕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国内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通用航空在农、林、矿等行业的作业飞行、医疗救护、抢险救灾、气象飞行、飞行培训、遥感测绘、旅游观光以及其他公务、私人飞机的潜在消费需求旺盛。在逐步开放低空空域和加大对通用航空机场补贴力度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制约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障碍逐步被扫除,未来5年~10年将是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怎样客观地判断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前景?地方政府又将如何利用市场机遇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发展通用航空 机会与风险并存 在低空空域改革、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国内通用航空市场持续加速发展。2012年,全国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数超过140家,飞机数量达到1371架,通用航空作业时间突破50万小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中国通用航空将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200万飞行小时,年均增长19%。赛迪方略预计,到2020年,全国通用飞机的需求量将突破6000架,约占全球总量的12%,通用航空产业有望成为继汽车之后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障碍。空域管制偏严、飞行审批手续复杂、通航机场不足、航油供应不便捷等都将给通用航空市场发展带来风险;而技术水平偏弱、产业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国内通用航空企业在面对国外企业竞争时处于劣势;此外,全国各地愈加火热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热情,也有可能导致中国通用航空产业陷入资源浪费、同质竞争的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应积极准备、谨慎而为。 地方发展通用航空 应选择合适发展路径 通用航空产业链长,涉及材料、机械、电子、金融等众多领域,需要包括政策、经济、产业配套以及基础设施、智力资源、原材料等众多要素支撑,地方政府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在短时期内打造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时,应在科学判断产业发展趋势与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明确产业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重点,打造与自身产业、市场、区域经济相融合相促进的特色通用航空产业。通过对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及现有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梳理研究,赛迪方略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主要有以“产业依托”、“市场推动”为主的内生发展和以“政策引导”为辅的外生发展3种路径可供选择。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应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及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切入路径。 产业依托型主要指依托原有机械加工、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等工业基础支撑,提供专业市场配套,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从而有效地降低通用航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产业依托型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多位于技术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从制造环节切入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抓住整机组装的集聚带动效应,积极丰富产业配套,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市场推动型发展模式主要指依托区域通用航空市场需求,从运营服务端快速切入,吸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销售租赁维修、培训认证等服务环节乃至制造环节的发展,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壮大;市场推动型通用航空产业集群一般位于人口密集、人均收入较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通用市场需求旺盛,主要发展下游的通用航空运营、维修、培训等环节;政策引导型发展模式主要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依托地区政策资源优势,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通过引进重大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撑,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将需要资源要素与发展模式的有机结合,地方政府应在科学判断自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明确自身定位、理清发展路径,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通用航空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