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目前已经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中南地区,以及唐山、西安等地。
国内通航的发展,是从2010年国家决定进行低空空域改革才开始放开的。此前,很少能见到通航的身影。 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空域开放将按试点、推广、深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改革。即2011年前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进行改革试点,2011年至2015年底前在全国推广试点,2016年至2020年进一步深化改革。 去年年末,中国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官员表示,上述2010年底启动的低空空域改革,将全国范围铺开空域改革的时间向前提早至2013年。 据中新网报道,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去年表示,目前全国约三分之一地区已纳入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 据了解,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目前已经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中南地区,以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等地,即“两大区、七小区”,试点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空域面积的31.6%。 改革简化审批时间 某些地区管制空域飞行计划审批目前已由提前15小时提出,缩短为飞行前4小时提出。 中国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吴成昌近日撰文称,通航的培育,仍需要时间和若干个关键的前提条件,首先就是空域开放问题。 现在江浙和广东沿海一带,不少富人虽然拥有自己的飞机或直升机,但却很难飞起来。直接原因就是,申请上天的手续复杂,其根源是空域问题。于是有的“黑飞”,即不申报就飞,有的干脆就长期停着晒太阳。 因此,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中,主要任务之一即是简化通用航空审批手续、缩短飞行计划审批时间。 中国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官员此前表示,“备受广大飞行爱好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低空飞行计划审批在改革进程中得到积极回应,审批程序的简化将极大释放空域活力,管制空域飞行计划审批将由前一日15小时前缩短为飞行前4小时提出申请。” 这一时间虽然相比美国“飞行员在座舱里就可以申报飞行”有差距,但已有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通航所需的基础设施,如直升机起降点等,也是改革的主要内容。据介绍,国内已经开始着手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制建设、人员培训等。 此外,空白的通航管理规则也在抓紧填补。据悉,有关部门正在加紧修订《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和《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等法规也有望近期颁布。 “未来十年产出超万亿” 未来10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全产业产出规模约为15000亿元。 因为通用航空的产品链覆盖面较广,除包括飞机制造、机场、运行外,其延伸产业还包括培训、地面维护、咨询、金融租赁、保险(放心保)等,业内普遍认为,其拉动经济效应的比例应是1比10。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仅占整个航空产业的10%,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90%。 有国外从业者预测称,低空开放后,“中国的天空印满了钞票,保守估计也有4万亿的容量。” 民航局发布的《201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146家,通用航空企业适航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1320架。预计到2020年,中国通用航空飞机的需求量就将猛增至5000余架,占据全球总量的12%,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总量要达200万飞行小时,年均增长19%。 另据中国科协、中国航空学会、通用航空专家委员会预测,未来10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量约10000架,预计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 按照拉动比1:10计算,通用航空全产业产出规模约为15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