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7月30日批准了2013-2015年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计划。该计划是按照俄去年底通过的2013—2025年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纲要制订的,目的在于加强俄罗斯航空工业竞争力,实现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的良性发展,使俄这个世界第三大航空器制造国重返国际市场,重振昔日雄风。 巨额拨款抢占市场份额 2013-2015年发展计划包括4项具体任务,即完成新型MS—21客机和米—38直升机生产计划,获得俄罗斯本土组装的卡—62直升机适航许可和Be—200飞机的欧洲许可。 为实现上述目标,俄政府计划在2013年至2015年间分别从预算中拨出783亿卢布(1美元约合33卢布)、1070亿卢布和1235亿卢布。如果计划顺利实施,俄罗斯航空工业将“大踏步前进”,预计民用和军用飞行器占世界航空市场的份额将分别升至3.6%和11.9%。 苏联历史上一直是航空大国,苏霍伊、米格、图波列夫等设计所的军用和民用机长期饮誉世界。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顶峰期,其军用和民用飞机一度占世界航空市场份额的40%和25%。苏联解体后,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导致航空业需求降低,国家整体投入也减少,俄罗斯航空业产量急剧缩减,上世纪末几次新机型的尝试也不尽如人意。直到现在,俄罗斯在世界航空市场的份额也没有超过4%,而“昔日对手”美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高达50%,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进入21世纪以来,航空工业发展一直是俄罗斯工业政策的优先方向,俄总统普京多次强调要重振俄航空业雄风。2002—2012年间,俄政府共为航空业发展拨款4620亿卢布,相关预算总额增长了29倍。2005年俄罗斯制定了《2015年前航空工业发展规划》,2006年俄罗斯几家最主要航空制造公司合并成立“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到2012年已成为注册资本2197亿卢布、产值达1710亿卢布的大型集团。 军用航空猛打“翻身仗” 在军用航空业发展上,俄罗斯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可谓打了一场“翻身仗”。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一大批优秀机型相继问世,如苏-35、雅克-130、卡-52“短吻鳄”攻击直升机等。苏-35属四代半型战斗机,拥有优越的操控性和机动性;雅克—130是第一架完全在俄罗斯生产的全新军用教练机,属全天候、全时空型,可用于训练飞行员驾驶多种战斗机;卡-52可超低空攻击地面目标,能更隐蔽地采取突袭行动。在6月举行的巴黎航展上,俄罗斯携带上述机型进行了展览和飞行表演,其中苏-35和卡-52是首次海外参展,受到各方好评。俄罗斯企业在航展中收获了26亿美元的高额订单,包括100架苏—35。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利用国家采购使航空部门生产线高负荷运转。普京曾在3月宣布将约5万亿卢布(相当于国防预算的近1/4)用于俄空军航空兵部队更新装备。2020年前俄计划采购近2000架飞机和直升机,这将使俄军现代化航空装备率达到70%。 民用航空“跑步”跟进 与军用飞机的“门庭若市”相比,俄民用航空业可谓“门可罗雀”。2012年俄罗斯全年仅生产客机22架,尚不及空客、波音等大型公司的1/20,仅占世界民航市场的1%。在俄罗斯主要航线,外国客机所占比率已超过70%。由于俄罗斯客机缺乏竞争力,失事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俄罗斯几个主要航空公司已停止购买本国客机,不少潜在购买者更是望而却步。 不过,俄罗斯也在想方设法挤入已被西方国家瓜分的民用市场,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研发新机型。苏联解体后首个由俄罗斯设计的全新机型——苏霍伊“超级100”型支线客机就是苏霍伊公司与意大利和法国公司的合作结晶,也是俄罗斯第一种按西方适航标准设计的民用飞机。它拥有60—95个座位等多种型号,使用西方企业零部件,部分电子器件也与空客机型类似。目前已有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国家购买该机型。虽然2012年5月该客机在印尼进行飞行演示时坠毁,造成机上45人死亡,但并没有阻碍其售出。到今年6月已有28架“超级100”下线,一部分已经交付。现在俄罗斯还准备开发其后续机型“超级130”。 在所有未来客机中,最被寄予厚望的是MS—21中程干线客机。该机型将具有适应各种恶劣天气、在高海拔地区降落的新特性,预计将于2017年投入运营。俄罗斯希望它能逐渐取代俄市场的图—154和图—204客机,并在国际市场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展开竞争。专家预计,MS—21和“超级100”客机今后将占到俄国内民用航线的80%。 俄专家认为,要想真正发展航空业,巨额的投入是必需的,但同时也要有所创新。民用航空要想达成规划目标需要实实在在的市场,没有国家预算支持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叶夫谢耶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俄军用飞机已经进入较为良性的发展阶段,但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客机并不具有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被逐步边缘化,同时国家采购在民用航空中作用不明显,这为其发展造成了难度。俄民用航空业必须吸收军用航空业的先进技术,并尝试与西方领先企业合作,学习他们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惟有如此,才能“跑步”跟上军用航空业,从而使俄罗斯航空业再度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