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低于预期”,这是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对7月份新增信贷数据的普遍看法。 昨日(8月10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人民币存款减少5006亿元。而此前业内普遍预计7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应该为6500亿~7000亿元。 7月信贷数据的低迷,被解读为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存贷比的限制。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融资规模并未大幅下降,尤其是债权融资在7月份取得了较大增长,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所占的规模,或许会越来越大。 短贷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84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6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8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5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2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26亿元。 按比例计算,7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中的短期贷款占比27%,中长期贷款占比26%,票据融资占比43%。 相比6月份来看,7月份非金融企业的新增短期贷款下降幅度明显,6月份短期贷款增加了4173.65亿元。华南某券商研究员认为,这表明目前企业的需求下滑。 “可能和短期利率的反弹有关,此前降息之后利率水平并没有下降,银行的利率还是挺高的。”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表示。 对公贷款的票据融资在7月份增加了1526亿元,较6月多增1186亿元。票据融资对短期贷款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它的增加意味着中长期贷款占比相应降低,说明企业投资减少,因为投资主要由长期贷款支撑。 在长期贷款方面,中长期贷款增加了920亿元,较6月少增710亿元,占比差不多与上期持平,但总体上仍较低。 李迅雷表示,银行现在放贷的对象偏少,以前像钢铁、汽车、房地产等都是放款的大户,而现在这些企业都面临产能过剩,“原来的贷款大户对贷款的需求不足,而有需求的中小企业资信又稍差,银行会提高利率水平,这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 <<上一页123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