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历了一些调仓,淡马锡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银行(601988)业最大的外资股东之一。根据这家新加坡的投资公司刚刚公布的一组数据,其在工商银行(601398)持有的股份约占总股本的1.5%,在建设银行(601939)的股权仍然达到7.2%,持有的中国银行则为总股本的1.1%。 不仅如此,淡马锡中国区总裁丁玮昨日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淡马锡主要的海外投资在中国,在中国的投资则主要是上述三家股,未来会保持在中国银行业相当可观的投资。” 银行业最能体现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在昨天召开的一次媒体座谈会上,淡马锡详细介绍了自己刚刚过去的一个财政年度(截至3月31日)的投资业绩和资产配置状况。在问答环节,记者们最关心的仍然是淡马锡在中国银行业的投资。 去年11月,淡马锡增持建设银行H股,使其在这家银行的股份达到总股本的9.1%;今年5月又对建行进行了减持,持股比例下降到7.2%。另一方面,淡马锡在今年4月大手笔增持了工商银行H股。这一增一减涉及的金额十分接近,外界将其视作一种调仓行为。 淡马锡是否在短炒中国银行业?如何解读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内,银行业面临的种种负面消息和市场传闻?面对一连串这样的问题,曾经掌舵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丁玮和其两位负责投资的干将回答得游刃有余。 具体负责中国银行业投资的淡马锡中国投资董事总经理詹凤仙说:“淡马锡对中国的投资是长期投资,而银行业则是中国经济的标杆。长期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是乐观的,因此会保持在中国银行业的投资体量。” 这样的回答显然太原则性,记者们于是继续追问。丁玮接着表示,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但是这些问题可以化解,“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其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都符合淡马锡的投资方向。银行业通过不同行业的配置和风险筛选,最能体现中国经济的这种潜力。” 淡马锡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德贤则表示,淡马锡作为长期投资者,也会把握市场出现的窗口,对自己的投资组合做一些调整。另外,淡马锡的投资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和少量的债券融资(仅占总资产的5%),如果要投资新的机会,就必须卖出部分已有资产进行筹资。 在过去一个财政年度,淡马锡完成了220亿新元的新增投资,出售资产150亿新元,70亿新元的净投资中,有40亿新元投资在能源领域,包括美国的页岩气企业以及中国的昆仑能源。由于市场的调整,其领域投资价值的占比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