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吸引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巨头对无人机青睐有加。国外方面,亚马逊启动了Prime Air的无人机物流计划,已经进入了第9代产品的研发;Google收购无人机公司Titan Aerospace,最近还爆料了秘密研发两年的无人机Project Wing;Facebook以2000万美元收购英国无人机公司Ascenta;迪士尼乐园也引入了无人机;连《Wired》前主编Chris Anderson都离职,投身无人机行业创办3D Robotics,最近刚刚获得融资。国内方面,DJI大疆在消费级航拍市场发展迅猛,今年刚刚成立的Ehang也推出了Ghost,最近也获得了一笔新 的A轮融资。
极飞(XAIRCRAFT)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多旋翼无人机的公司之一,成立于2007年,总部在广州,由前微软中国区MVP彭斌创立。最近,他们刚刚获得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借着这个机会我也与彭斌聊了不少无人机和极飞在做的事情。 无人机市场在爆发 无论是资本,还是普通用户,都已经感受到了无人机发展迅猛,无人机这个市场在爆发。那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种发展与爆发呢? 彭斌说,无人机之所以能爆发,跟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关系还挺大。无人机惯性制导系统会用到陀螺仪、电子罗盘、GPS等传感器,但随着这能 手机的普及,这些材料都变得廉价了,惯性导航的成本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这几年虽然电池的能力密度方面提高还不大,但电池的价格却在一路下降,原来动辄 几千块钱的电池,现在也比较便宜了,大倍率的电池可以在无人机上广泛使用了。此外,像无人机用到的玻璃纤维、碳纤维现在也容易获得了,而且成本也降了下 来;无人机系统中的动力系统无电刷的电机和驱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原因都促成了无人机作为航拍的工具或者智能的玩具,越来越流行。 那无人机到底能流行到什么程度呢?是否有可能像智能手机一样进入家家户户人手一部。这个估计就未必了。空域资源是稀缺的有限资源,在航拍等消费 级领域很可能会像GoPro一样成为极客的标配,而整个行业来看则更像是汽车行业。有一天,也许无人机会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地 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无人机就应该算是普及了吧。 回想智能手机走过的这几年,Google推出的Android开源系统,加上MTK交钥匙的方案,一大批千元以下智能机出现,智能手机市场真正 爆发了。在无人机行业,虽然也有开源的方案,但解决的其实更多的是极客、创客对无人机体验的需求,加速的是像航拍这样的“玩具”市场的发展。真正要做一款 消费级的市场,还需要安全、材质、工艺上的考虑,还是需要由专业的生产商,生产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备受青睐的无人机 资本大举进入这个领域的背后是什么?也许有智能硬件复兴的大背景,也许是航拍市场的兴起使然。但在极飞看来,无人机应该是一个行业,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更不应该只是玩具。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去看无人机,才能全面理解这个行业。 无人机可以做物流,可以提供WiFi热点服务,可以航拍测绘……机器的成本在降低,人的成本在上升,当这两条成本线交汇时,就会成为无人机的转折点。即使不谈市场份额,不考虑商业模式,无人机的经济意义就已经很明显了。 作为航拍的工具,无人机帮人们“看斑斓世界”,让科技有意思。但无人机的意义要远大于此。在极飞看来,无人机是让科技有意义了。地震时的救援, 无人机送一瓶水,也许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火灾时,无人机可以抢先在救火车之前,勘测出火灾周围的环境,制定出最优路线。公关场所即使有监控也无法做到无 死角,如果有无人机实时巡视,也很有可能避免不少骚乱事件。如果无人机用来农业生产,就可以精准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农药污染这样的事情就能在一定程度 上减少。无人机可以做到的这些都,都事关生命安全。 创造一个新的行业 极飞2007年做无人机时,看中的也是航拍市场,那时他们的口号还是“驾驭黑白看斑斓世界”,不过从2011年开始他们就有计划的做转型,向行业应用转型,让科技有意义。 之前我们已经报道过,NASA正在开发无人机“低空交通管理系统”,有望在2015年用于农业;无人机生产商Skycatch,主要做建造业、 矿业、太阳能行业以及农业的数据采集,此前已经获得了1320万美元融资。除了这些,无人机还大有用武之地。蜜蜂大小的无人机对花朵进行授粉(现在已经这 么做了);医用无人机在体内巡航进行监控和修复;未来你的孩子上学或玩耍时会有一支无人机舰队随时保驾护航;高分辨率相机与人脸识别技术的结合可令无人机 随时随地掌握任何人的动态。再往大里说,也许还会有人像Google一样,利用太阳能动力的无人机,搭建起一个覆盖整个星球的互联网,或者把无人机用在防 暴、国防领域。 目前,极飞的小型无人机已用于医疗救援、低空物流、安防监控、森林防火、地质勘探、影视航拍、空中测绘、极地科考等行业。现在比较成熟的还是在 低空物流。去年,极飞已经和国际知名物流快递公司的联合试飞,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暂时还不方便对外透露对方信息。目前,正在研发第四代物流无人机,产品 已经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做试航评估。 第一次见到亚马逊报道无人机送货的消息,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脑袋里立马就会跳出一个场景,这是要买东西送飞机的节奏呀。直到后来一次活动上,极飞的彭斌讲了他们如何用无人机做物流。 在极飞的设想里,像国外一样,让无人机自动导航到你家后院,卸下东西,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走开,这样的场景在国内也许以后也不会实 现。像前几天网上流传出来的新闻,让无人机送货到高楼的房间里,室内导航就是个难题,作秀可以,但实际应用就不现实了。那送到阳台呢,估计有不少人就可以 享受“买东西得飞机”的“福利”了,在国内也没有哪家物流公司愿意冒着这个经济风险去尝试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无人机物流还能做啥呢?极飞和他们的 合作伙伴们要解决的是最后50米前的物流问题,比如从一个物流点到另一个物流点的运输问题。最后50米还是需要人工来解决,但这个人就不一定是现在的专职 物流人员,小区的保安这些人都可以来兼职。 现在无人机送一件货的成本大约也只有几块钱,基本和人工送货的成本接近。人力成本增长是趋势,90后、00后愿意从事物流工作的意愿也会下降,那未来无人机送货就是大势所趋。 城市里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抬眼望,我们的天空还空着,点对点的直线飞行,节省的时间成本也是个大数目。 300米高空的安全 想想未来,你的脑袋上方,看得见的地方和看不见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无人机飞来飞去,总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关于安全问题,彭斌也讲了不少自己的看法。 其实,无人机的安全性、可靠性要远远好于地面的交通工具。无人机不用考虑载人的问题,不用考虑人的舒适度的问题,就可以有大量的空间做冗余和其他安全设置,比如,可以在一台无人机中配置两到三套飞控系统,也可以在无人机中安装降落伞等装置。 科幻电影里,无人机在楼宇间穿梭的情形短期内也应该很难实现。无人机一般是在300米的高空飞行,超过300米的建筑寥寥无几,完全可以在规划 路线导航时,避开这些建筑。像AK47的精确射击有效距离是300米以内,考虑到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被击落的概率应该也不太大。 那无人机会遇到的最大安全问题是什么呢?很可能就是信号干扰。而这些也是可以从算法及设计上解决的。 中国式管理与治理 有一个问题,无人机在任何国家都绕不开,那就是政府政策。自从某架无人机飞到中南海的消息流传后,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消费者,都在担心政府是否会禁飞无人机。上次参加魅族的硬件沟通会,就有记者向Ehang提问,未来是否会向消费者承诺,如果政府禁飞全额退货。 彭斌向36氪透露,极飞已经和民航谈了一段时间的合作,双方也在推进无人机的治理问题。政府及民航相关单位其实也已经很清楚,政策并不能禁锢科 技的发展,像无人机必定是会兴起的行业,其实也很愿意与厂商合作,促成无人机的管理和规范问题。未来一两年内,很可能会出台严格的标准,规划无人机整个行 业。 对于政府来说,最关心的首先是溯源的问题,能够追溯到每一台无人机的生产商、主人、飞行历程。也许未来会给每一台无人机配备一个身份标识,代表无人机的身份。 另一个政府很在意的问题,应该就是无人机的管理了。这会是一套比较全面、复杂的系统,会和地面上的机动车管理很像,涉及到无人机的生产、年检、航线、服务甚至保险等问题。比如,生产不合格或者未经过年检的无人机就不能起飞,这样才能保证无人机的安全。 在美国,除了有相关规定的空域都属于民航;在中国,除了属于民航的空域,其余属于空军。所以,开放低空,还是一件很难的事,但现在也在推进。所 谓的开放,也不是指可以随便飞,而是说像澳洲一样有一个可以申请飞行的渠道,只要你通过电话或者在线申请了,民航就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查看是否有可以 飞的航线、是否有暴风雨,给你答复,告知你是否可以飞,然后收取一定的咨询费用。 未来无人机的审核,可能也会采用类似的办法,现阶段也许会收取的费用比较高,但在未来也有可能会像办理结婚证一样,收取几块钱。每年获取的气象 服务,也有可能会收费。只要是正常收费,都是合理的。现在的无人机还名不正言不顺,当无人机可以合理、合法飞行了,保险公司可以投保了,无人机市场就会很 健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