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是对“常回家看看”做出规定的新老年法实施后的第二个中秋节。节前,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在广州工作的青年人发现,父母在省内的子女多选择回家过中秋节,而老家远在外省的则计划国庆或春节再回家陪父母。对此,有留守工作学习之地的青年与父母相约视频“连线”赏月,也有老人专程来到广州与孩子团聚。 高铁票难求 连夜坐大巴 今年的中秋节假期紧接双休日形成了三天“小长假”,因此不少老家在广东省内的青年人就赶早回家,希望和父母团聚。 “奶奶已经80多岁了,一有机会,我们就回老家陪着老人。”30岁的阿来(化名)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工作,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一年365天基本没有假期。难得这个中秋节假期,他管辖的病床病患均已出院,因此才抽空赶回了汕头老家。“买不上高铁票,只能周五下午一下班就赶去坐大巴,到了凌晨才到家。” 据了解,早在8月19日中秋“小长假”首日火车票网上开售,不到20分钟,广州、深圳往潮汕的高铁票就被抢购一空。而节前,有关交通部门就做出方案:广州火车站、东站、南站共开行列车343.5对,同比增加15.5对,其中高铁往长沙、武汉、厦门、潮汕方向车票特别紧张,厦门、潮汕方向更是一票难求,而省外长线方向车票则较为充足。 由于省内高铁票难求,不少盼望与家人团聚的“工作一族”只能选择坐长途客运车。“为了能早点到家,又怕塞车,所以连夜就走。”在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当老师的林丹(化名)家在梅州兴宁,祖父母已年近九十,她也是上周五下午买长途客运车回家,“想陪老人家多吃几顿饭,星期一上午就赶回广州”。 据悉,不少家在省内的青年人都选择在假期回家陪伴老人,在传统的中秋佳节共赏明月,欢聚一堂。 与父母来个“别样团聚” 而老家离工作地较远的青年人就感到“遗憾”。记者在广州随机采访了30多位外来务工人员,超过八成只能留守,没有办法回家探望父母。绝大部分人打算等到国庆假期,甚至春节再回家看望父母。 “一是回家的路太远了,一来一回都得花上2天,”老家在安徽的公务员小赵告诉记者,“二是因为相同的原因,家里其他亲友也都没有回老家,所以只能留在广州了”。 据了解,由于中秋假期时间比较短,路途遥远,大部分离家较远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学生都不考虑回家。同时,由于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许多人选择通过电话、微信等沟通方式,与远方的亲人来个“别样团聚”。 “回一趟家,难得的假期大多浪费在路上,还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原籍河南的小梁在中山大学念大三,中秋假期就在学校“充电”,到了晚上就与父母聊电话,并约定8日晚上开着电脑视频,与父母一起“赏月”。 2013年7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新老年法首次规定要“常回家看看父母”。“不是不想‘回家看看’,而是没有办法。”一位林姓受访者称,虽然“回家看父母”被写入法律条文,但有时会遭遇现实困难。他建议,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法定假期适当错峰实行强制性带薪休假排班,更好地满足家庭成员在传统节假日探亲的需求。“不然一两天的假期确实很难做到‘回家看看’”。 给孩子快递“老家味道” 虽然因假期时间短,孩子未能回家,但不少“空巢老人”仍然表示理解。 “不回来就不回来,车票又难买,不如让他们在自己家好好休息。”在荆州的郑姓老奶奶告诉记者,虽然她儿女都在广州工作,但她认为孩子们在外面不容易,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足够了。 在广州一小区,地道的老广林先生的儿子在杭州工作,中秋假期就只有他和老伴在家留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老伴在广场与一群老年人踢毽子。“就两三天时间,还是别折腾的好。现在的年轻人太辛苦,有空打个电话就好。”林先生说,只要长辈身体还行,就别去打扰孩子,“我们就快递了月饼和一些汤料给他和儿媳,让他们自己做点‘广州味道’。” 除了给孩子快递“老家味道”,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老人家不远千里来到广州、深圳,与难以回老家的年轻人一起阖家团聚贺中秋。 在广州天河区员村一横路某出租屋内,来自四川的阿美就在7日上午突然迎来从老家赶来的父母,提着自家做的川味腊肠和鱼干,笑盈盈地站在自己眼前。 “我的眼泪就禁不住流下来,他们是怎样挤上火车,怎样辛苦地来到我的面前……”阿美感动地说,父母说要给她在广州做几顿家宴,一家人一起过中秋。“这就是家的味道,哪里都找不着,我打算再请两天假陪他们好好逛逛广州。”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个漂泊在外的人都有一颗恋家的心,但是又有各种回不去的理由。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说:“我们不需要逢年过节都匆匆去匆匆回,只要我们有时间就回去看看,实在回不去的时候,一个电话也会让老人高兴好几天。”但他也认为,虽然“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但现实中还有许多实际困难,还需要许多配套机制的支持和思考。 他视角 一名外国人眼里的中秋“变迁”—— 中秋:不变的是家庭团聚 46岁的荷兰人荷海石已在中国生活了9年。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他,对中秋节并不陌生。 作为一家咖啡馆的老板,每逢大小长假,老荷总是很忙。 “过中秋,中国朋友都和家人团聚去了,外国人就都‘挤’到我这里来。”老荷说,8日他要召集外国朋友们开一个派对,让他们这些“离家很远”的人也能感受到中国中秋节的美好。 9年前,老荷离异后来到中国,开启新的生活。最初,他就职于泸州市一所中学,担任外语教师。当时,中秋节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铺天盖地的月饼。 “学校发、同事送,说实话我不知道拿那些月饼怎么办?”他说,“我只能学着把月饼转送给其他人。” 在泸州,老荷第一次看到商店里标价1000多元的月饼时,感觉这个城市“有点疯狂”。“那时候的中秋节还不如叫‘月饼节’。”老荷说。 除了月饼,当时的中秋节让老荷难忘的还有饭局。他常被热情的同事、朋友邀请“喝一点”,但从来都无法就是那么“一点点”。 3年后,老荷搬到了成都,在最“小资”的玉林片区与一位中国合伙人一起经营一家咖啡馆。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老荷总会热情地交谈几句。 在成都,他认识了妻子陈瑜,一名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也开始过上了各种风情浓郁的中国节。“端午节要送粽子,中秋节要送月饼,春节要发压岁钱,红白喜事要有点‘表示’。” 几年下来,老荷慢慢成了一名“中国通”,也深深感受到经济发展给中国节庆带来的变化。 “近两三年,大家已不那么热衷于对节日形式上的‘表示’,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上,更加注重追求生活品质,懂得丰富休闲生活。”老荷说,“过去,客人们在店里主要商量‘吃什么’;现在,大家喜欢讨论‘去哪儿’。” 老荷告诉记者,他的中国合伙人周菲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耍家”。近年来,他游历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中国西部的许多城市。今年中秋节,周菲和家人,又是一次“在路上”的节庆游。 上个月,老荷19岁的大女儿也从荷兰来到了成都,准备在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学习一年汉语。这是父女俩第一次共度中秋,也让老荷真正感受到了这个特别的中国节日的内涵。 “不管时代怎么变,比起月饼、吃饭、旅游,中秋更重要的还是家庭团聚。”老荷说,“一个节日会造就对一座城市的永恒记忆。中秋,会让我想起成都,想到中国。” 新华社成都9月7日电 全国2309个航班可赏中秋满月 相关航班时段为18:00至24:00,最佳观测时间为21:00至24:00 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秋节小长假,国内掀起一股“乘月旅行”高潮。深圳机场预计5日、8日的日均旅客量逾10万人次。首都机场预计3天日均客流量21.8万人次。传统节日的航空货运高峰如期而至。甲午中秋,国内民航市场既有促销,又有情调,显示了国内旅游休闲市场向纵深发展。 高空赏满月,成为很多旅客怡情之选。据记者7日从国内各大机场和航空公司获得数据,8日18:00至24:00,全国机场计划执行航班2309个,这些航班均可观赏到中秋满月。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多个赏月航班中,全国各大机场有624个计划航班属于“最佳赏月”榜单。乘坐“最佳赏月航班”会看到更大、更圆、更皎洁的满月。 今年中秋满月,最佳观测时间为落日天黑之后21:00-24:00。一般情况下,高空赏月不受天气影响。据月亮升落时间、航班运行轨迹、各地经纬度等因素,可以推断具体航班最佳赏月位置。 据介绍,月亮东升西落,投影纬度在我国大部地区南侧,自东向西飞行航班的客舱左侧是最佳观赏座位;自西向东飞行航班的客舱右侧是最佳观赏座位。午夜之前,自北向南飞行的航班,客舱左侧是最佳观赏座位;自南向北飞行的航班,客舱右侧为最佳观赏座位。午夜之后,自北向南飞行航班,客舱右侧是最佳观赏座位。自南向北飞行航班,客舱左侧是最佳观赏座位。 中秋节小长假,东航将在京沪航线上每天选4个航班,推出空地互联中秋主题活动,邀请更多旅客空中尝“鲜”,体验空中上网服务。 这一活动涉及12个京沪快线航班,由东航B-5903机号的空客A33E飞机执飞。空中乘务员会随机邀请10位旅客,首都机场和虹桥机场地面服务人员在高端值机柜台随机抽取20名旅客参与活动。幸运旅客可在机上通过WiFi以微信、微博等形式送出中秋祝福。 假日期间,迅速发展的通用航空也将大显身手。6日开始的第21届钱江(海宁)观潮节,首次派出警用直升机参与安全保卫工作,并还增配续航时长1小时、飞行高度200米的无人侦察机,实时向安全保卫指挥部传输高清图像信息。 在都江堰,首条固态直升机空中游节日推出。两条航线飞行时长10分钟左右,乘客可从空中一览都江堰水利工程、离堆公园、二王庙建筑群、玉垒山等美景。 出行 中秋假期次日 全国道路交通 未现严重拥堵 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中秋小长假进入第二天。公安部交管局通报,全国7日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未接报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9月6日,甘肃省环县发生一起死亡11人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据悉,公安部交管局7日紧急部署,要求甘肃交管部门加强路面交通管控和违法查处,全力预防重特大事故;同时,针对京津冀等地雾天交通情况,调度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交管部门采取疏导措施,保障主要道路交通畅通。 根据通报,与小长假第一天相比,7日全国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情况总体平稳,部分地区交通流量有所减少,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严重交通拥堵。 高速公路方面,截至7日17时,京沪、沪昆、沪陕、沪常高速公路上海段交通流量比6日下降15%;山东省境内京福、青银、济广等主要高速公路,云南省所辖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均出现小幅减少。江西省高速公路省际出入口流量较6日增加6%;京港澳、沪渝、福银、杭瑞、大广、二广等干线公路湖北段交通流量略有增长。 主要景区方面,山东省境内泰安、曲阜等地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流量小幅减少。江苏、广西全省(区)主要景区道路交通流量有所增加;安徽省九华山景区,上海市静安寺、外滩、豫园、徐家汇等景区,江西省三清山、井冈山、庐山景区,广东省深圳、珠海市内景区,湖北省神农架、武当山、三峡大坝等景区,湖南省张家界、韶山、南岳等主要风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流量均有小幅增加。 此外,陕西全省高速公路有53处施工点,连霍高速西林段因改扩建施工禁止大货车和七座以上客车通行。 中秋假期首日 全国铁路旅客 超900万人次 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9月6日是中秋放假第一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919.1万人次,与去年中秋同比增加173.2万人次,增长23.2%,旅客运输平稳有序。 其中,北京铁路局发送旅客105.7万人次,同比增长20.1%;上海铁路局发送旅客180.6万人次,增长14.5%;广铁集团发送旅客113.7万人次,增长21.2%。 9月6日,全国铁路共开行旅客列车5175列,加开临客332列,其中跨铁路局间中长途直通临客94列,铁路局管内临客238列。 9月7日,全国铁路预计加开临客264列,其中跨铁路局间中长途直通临客84列,铁路局管内临客180列。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695万人次。 铁路部门提示,目前仍有部分网购车票成功的旅客尚未取票,请通过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的旅客尽早就近换取车票。铁路实行实名制验票进站乘车,请旅客朋友携带车票和与票面信息一致的有效身份证件,预留足够的进站验票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长知识 天文专家: 中秋节阳历日期 为何并不固定? 据新华社天津9月7日电 同样是中秋节,为何有时是在阳历9月,有时又会在阳历10月,并且具体的日期也不一样?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这是由于公历与农历转换造成的。我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其中中秋节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但它在公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 在公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1个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月”的依据,一个月约29.5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少了11天左右。为使得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我国采取了“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即闰年增加一个月。 史志成进一步介绍说,如果上年农历是平年,下年中秋前无闰月,中秋节会比上年提前11天;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中秋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或20天。 中秋诗词佳作不少或被“遗忘” 新华社上海9月7日电 与春节、元宵、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相比,中秋节似乎总是更能引发诗人情怀。无论是“山中夜来月”,还是“花间一壶酒”,最珍贵不过“千里共婵娟”“天涯共此时”。有关中秋的诗词汗牛充栋,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其实还有不少或被“遗忘”的佳作,值得人们品读回味。 张孝祥《念奴娇》: 不输苏轼《水调歌头》 “描写中秋之月,最多最好的当属李白。苏轼《水调歌头》一词,堪为中秋诗词绝唱。”“宝宝念诗”微信公众账号发起人韩可胜说,然而,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论壮阔和情怀,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并不输给苏轼: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以长江之水为酒,以北斗星阵为杯,再请天地万象为宾,和我一同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韩可胜说。 辛弃疾《木兰花慢》:神悟月轮绕地之理 而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虽然很多人不熟悉,但其科学追问却在中国诗词中独树一帜:“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成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会升起来?作者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在人文情怀中,又增添了不少理性色彩——800多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了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难怪王国维会赞叹其“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王建《十五夜望月》:古人与今人心境的契合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也是一首或被“遗忘”的中秋怀思佳作:“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介绍,王建虽任职低级官吏,一生却写下了大量乐府诗,几乎与张籍齐名。 “本诗跳出宫怨的范畴,将中秋节的忧伤书写得淋漓尽致。就在今夜,所有人都在仰望月亮,却不知道那片秋天的忧思,究竟会降落在谁的家里。”朱大可说,最后一句以设问结尾,更显意深情长,把个人感受与众人经历巧妙地连接到了一起。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那些挥之不去的“乡愁”和孤独感,正成为当代“游子”重要的情感注脚。幸好,在许多诗词中,古人与今人实现了心境的契合,较好地疏解了群体性的伤感。 “每次读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都是一次直面内心的过程。”网民“二人吉吉”说,“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在没有亲人,不是故乡的地方,即便有再多富贵、热闹,也很难称之为圆满。 (原标题:团圆之夜分两地 视频连线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