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中国直升机产业扫描:市场格局和行业机会
2014-07-19 11:49  来源:中国直升机网   
 

    受低空开放和国内人均GDP提升等影响,国内通用航空市场近几年发展很快,而作为其中重要分支的直升机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尝试从市场格局和行业机会两个视角谈一谈个人的几点看法,帮助大家理一理这一市场的潜在机会。

    一、中国直升机市场市场格局

    市场格局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不一一展开,仅从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做简要分析。

  (一)中国直升机市场规模

    截至2013年底,中国国内拥有各类直升机总数约323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着41%的年复合增长。

    图1:中国直升机保有量预测 [2013-2030;架]

    其中,受农林喷洒、私照培训以及公务出行需求的提升,与之匹配的轻型直升机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比较快,预计此类机型的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有望突破50%。

    图2:中国直升机保有量分析2013-2020;架]

                                      (二)中国直升机市场的竞争格局

    一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同样不一一展开,仅就制造商格局、分销渠道和市场应用三个方面做简单分析。

    1、制造商竞争格局

    当前国内直升机市场所应用的机型中绝大部分为进口,其中欧直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40%,而国产机型虽然有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势,但无论在价格还是在性能上依然缺乏竞争力。

    具体来说,小型机方面,主要用于小型教练机的Robinson机型占主导,但受之前空难的影响,此机型在国内市场的增长有所减缓。

    轻型机市场占优势的为BELL,如BELL206和BELL407等,前些年美政府限制,其不怎么重视中国市场,2009年重返中国市场并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成长很快,目前在国内有四款机型BELL206、BELL407、BELL429、BELL412,此外还有一款正在研发中的BELL4LS,目前开始接受预定。

    目前中型和重型市场的主要品牌商为美国的西科斯基(中)与欧直产品,两者相比,欧直在政府公关和市场推广和产品品类丰富度方面比较有优势(据说国内有40人的销售团队,同时与多家经销商合作;而西科斯基在国内只与一家MRO合作,并且在售后服务方面,美国企业要比欧洲企业做得好),不过近几年随着“中法蜜月期”结束,来自政策方面的优势减弱,加之其它品牌快速增长的“注水”效应,欧直的市场份额有所回落。

    而国产制造商的飞机无论在价格还是性能上表现都很弱,目前国产飞机价格已经相当于进口飞机价格的85%,并且性能还有安全性都有很大差距,但是国家为了支持民族工业,在税收和政策上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军用飞机优先考虑国产等,因此国产飞机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2、直升机分销市场

    国内市场上应用的直升机95%以上都为进口,而进口飞机绝大部分采取离岸交付,工厂验收的形式,前期厂家会有一些延伸的增值服务,但后续很多操作,包括进口文件办理等,都需要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一方面,国内购机者缺乏此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购买过程中涉及的流程及相关操作过于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进口直升机主要依靠贸易商代理,代表性的企业有捷德航空、亚飞太平洋、中美洲际、通用动力等。由于直升机的销售价格相对透明,贸易商的盈利主要依靠飞机制造商返点和一些“中介费”。

    3、直升机市场用途

    当前国内直升机用途按照市场欢迎度排序:①海上石油补给(设备和人);②陆上石油补给(设备和人);③电力巡线(高压线、电线等逆向巡航);④矿产勘探;⑤空中旅游;⑥航拍;⑦农林产业农药喷洒、和防火消防等。

    未来增长比较快的是私照培训和农林喷洒,农林喷洒面临政策补贴(有的可以cover掉购机成本),目前市面上此类飞机供不应求,2013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这一市场,政府更加重视(农业),未来这方面的需求增长值得期待。而当前比较占优势的石油补给和电力巡线等,因为受政策准入等的限制,未来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二、中国直升机市场市场机遇

    关于市场机遇,本文只在基本面谈三点看法:第一是市场进入时机、第二是市场潜在投资机会,最后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

    市场进入时机方面,最近几年通航市场备受关注,然而市场现在是否值得投入,一种普遍的看法是至少两三年内这个市场还发展不起来,因此普遍处于观望状态,而作为通航领域重要分支的直升机市场也是如此。具体的原因这里就不再展开分析了。

    具体机会方面,可以从业务角度和产业链角度进行展开。

    业务方面,当前最赚钱的业务是石油补给,其次是电力和公路巡线等,但这部分业务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需要一些特殊“资质”,普通的直升机公司承接不来;而一直被看好的观光旅游以及私人出行等市场,目前市场还没有真正培育起来;倒是私驾培训和农林喷洒,短期有可能迎来较快增长,值得关注。

    价值链方面,因为中国飞机制造的配套软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制造,虽然借助政策和资本的力量不是没有机会引入国内,但是即使引入了,可能也会面对“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处境,倒是围绕基础环境的打造(吸引国外制造商和合作机会)以及购机流程优化方面的一些尝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就是要在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引入什么样的业务,超前和滞后都不是太可取。除此之外,虽然国内直升机市场尚未成熟,但不能否认的是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出于各种原因购置了直升机,而这类客户会有直升机托管的需求,因此这部分业务也是值得短期关注的一个点,代表性的企业如南航珠直。在有就是针对二三线机场,围绕直升机的通航基地运营在未来会出现新的机会,但当前阶段的布局最好能找到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培育市场、分散风险,同时积累通航运营经验,待机会到来时,可以迅速把握住,个人觉得汕头机场、温州机场、大连机场、三亚机场、昆明机场等在这方面有潜力,但是否真的适合、何时进入,以及如何构建,那就要需要系统扫描过后再做定论了。

    图3:中国直升机基地一览(部分)

 

    模式借鉴,在国内通航市场的布局中,正阳集团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正阳集团以房地产起家,2007年正式涉足通航业务,截至目前下属有正阳通用航空机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金汇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中美洲际直升机投资有限公司,聚焦“直升机畅飞”,业务全面涵盖通航产业链关键环节,集团旗下拥有千岛湖、龙岩、福州、厦门等多家通航服务基地,致力于打造集通用航空、体验式旅游、生态居住、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综合服务基地,同时为欧直、阿古斯塔、贝尔等多种机型,提供直升机托管、飞行培训、直升机租赁、航拍等服务;此外其还提供多个品牌的直升机采购、技术评估、进出口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并且去年成为意大利阿古斯特维斯特兰公司在华指定经销商。

    正阳集团围绕“直升机畅飞”的布局可圈可点,并且已经占了市场先机,如果在运营模式标准化,全国潜力机场评估,以及品牌打造方面做充分的准备,待市场窗口打开之时,其可迅速在国内其它城市复制“正阳模式”,或有望成为通航格局下的大赢家。

 
分享到:
标签:
[责任编辑:ottor]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