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贝尔中国区“掌门”周安
2013-06-28 09:19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张渝 余淼


  “大河报号”出身“名门”贝尔,在直升机制造领域,贝尔绝对是巨头之一。“亲子”首航,贝尔直升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周安(本名Chris Jaran)昨日专门从上海总部飞来郑州“送嫁”,并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专访。“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我们非常看好河南直升机市场的发展潜力。”
 
  中国民用直升机展现“加速度”
 
  周安,1992年就来到中国。“起初,市场增长很慢,中国民用直升机数量不过千架,只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一。”周安说,转折发生在2012年,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渐开放,一年之中他们就卖出50架飞机,“今年我们会卖出更多”,这就是中国民用直升机的加速度。
 
  周安认为,目前影响中国通航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还是空域开放问题,“在美国,也不能驾驶直升机到处飞,比如华盛顿。现在中国已经开辟了一些地方作为试点,可以不用报批飞行,我们正在见证这种逐步放开的过程,虽然这种改变非常慢,但无可否认的是,改变正在发生”。
 
  周安认为:“在中国,有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们看到了直升机发展的未来,比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贯辰通航。以我在中国做直升机事业超过20年的经历来看,现在大概是直升机最令人激动的时刻。”
 
  目前,美国有约1.5万架直升机,对于中国何时能突破1万架,周安笑了:“5年之内不会有10000架,但绝对会有5000架。”
 
  直升机重在有用非“炫富”
 
  在中国,民用直升机最大的两个外资制造商就是贝尔和欧直,而欧直在中国已经有了企业生产基地。对此,周安透露,虽然现在其生产主要还在国外,但他们更看重售后服务,“保证客户、操作者时时刻刻安全飞行”。
 
  周安自称,他了解每一个中国客户购买飞机的原因,“有的是为交通运输,也有的是为农药喷洒、飞行员培训、城市消防……只有10%的直升机是销售给VIP客户的,他们拿直升机当交通工具,像开车一样”。
 
  不过,周安并不认为有人买直升机是为了“炫富”,绝大多数购买者都是为了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直升机”。
 
  “大河报号”首航当天,就有企业现场要买飞机。那么,周安是如何看待河南通航市场呢?
 
  “河南人口众多,直升机市场非常大。虽然GDP不高,但总有人会买直升机。人越多,直升机用处就越大,不管急救、警用,还是人员运输。”周安说,“我们并不是以有多少人能买得起直升机来判断这儿的市场的。”
 
  当记者提议他为“大河报号”首航送出祝福时,他欣然提笔用英文写下“祝合作成功”。他还表示:“美国基本没有纸质媒体拥有直升机,但很多电视台有,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贯辰通航极具创新意识,如果两家有创意的机构结合在一起,一般都会取得不错的成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施佟]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