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政协委员提案:保障海上救援队伍经费
2013-06-04 09:1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宋家慧

  编者按: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政协科协界43位委员针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提交了提案。这些提案内容涉及科技、教育、卫生、环境、民生等一系列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广受社会关注。
 
  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在烟台附近海域沉没,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02人,其中282人遇难,造成了震惊中外的“11·24”特大海难事故。事故发生地距离烟台海岸线仅有数海里,但当时烟台海上救助打捞局多数船舶均在远离事故现场的海域从事生产经营,仅有“烟救13轮”一艘救助船赶赴现场,且由于风浪大、船舶性能差,未能实施有效救助。虽然“11·24”事故是一起由火灾引起的特大海难,但同时也暴露了我国海上专业应急救援管理体制的弊端,长期以来,对海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投入严重不足,专业救援队伍实行“以经营养救助”、依靠生产经营弥补救助经费不足,专业救援装备落后,严重影响了海上应急救援任务的执行。
 
  一、救捞体制改革及改革后救捞队伍的发展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海上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薄弱的状况,2003年6月28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中央编办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部组织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国家救助打捞体制改革。改革将交通部所属各海上救助打捞局中的专业救助力量和专业打捞力量分开,组建国家专业救助队伍(即交通部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和国家专业打捞队伍(即交通部烟台、上海、广州打捞局),改革后又成立了四支救助飞行队。其中救助局和救助飞行队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日常经费和装备建设由国家投资;打捞局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重大抢险打捞装备由国家投资。救捞体制改革10年来,救助打捞队伍在北起鸭绿江、南至西沙海域的海岸线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海上立体救助和抢险打捞网络,在国家海上应急救援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十年来共出动专业救捞力量11,929次,执行应急救助抢险任务8,785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34,030名、遇险船舶1,873艘,打捞船舶99艘,在大连“5·7”空难应急打捞、福建沙埕抢险救灾、四川汶川地震救援、南海越南渔民救援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海上应急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组织力量将我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从乌克兰经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拖带回国,圆满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和海上维权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2008年国务院应急办、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专家审议通过了水运科学院编制的《救捞体制改革后评估报告》,认为:救捞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救捞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国家利益,适应民生需求,与党和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保持了一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脉络保持了一致。救捞体制改革后,救捞系统在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抢险打捞等方面体现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超过4500亿元,国家每投入1元产生的社会效益达到245元,评审专家组建议该报告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
 
  为落实中央“建设精干实用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和交通运输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救助打捞队伍切实提高了装备水平和应急能力。然而,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各救助局、飞行队经费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一是人员经费缺口巨大。以2012年为例,救助单位人员经费实际需求为3.49亿元,财政拨款人员经费预算为1.17亿元,缺口达2.27亿元。二是特殊岗位人员工资标准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救捞系统所属飞行员、船员、潜水员同其他民用航海、航空专业人员相比,工作风险大、强度高、环境苦,专业要求更高。例如救助航空器往往是在民用、通用航空器不允许起飞的恶劣气象条件下起飞救援的。但是国家没有为救捞系统这些特殊岗位建立作业津贴标准,国家财政在核定救捞系统人员经费时虽然予以倾斜和照顾,但是核拨标准只有3.72万元/人/年,远远低于社会同行业平均工资,难以体现特殊人才的价值,目前人才流失状况呈日趋严重的趋势。三是日常救助经费不足。改革后大量救助装备投入使用,但现有经费难以满足新造大型救助船、救助直升机日常运行的需求。为了节约日益捉襟见肘的经费、特别是燃油费,各救助局只能减少大型救助船舶和重要救助船舶的出动和正常演练,导致这些先进的装备在海上应急救援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经费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这支国家唯一海上专业救援队伍正常的救助行动和事业发展,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这支历经改革后十年磨成一剑的专业队伍将很快走下坡路,类似“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后不能实施有效救助的的悲剧可能重演。
 
  三、有关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首次以党的报告的形式对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做系统的阐述,对我国全面走向海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家救助打捞队伍是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交通战备的中坚力量。为尽快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救助有效的现代化国家专业救捞体系,特建议:
 
  1.国家预算分配时提高国家专业救捞队伍的预算额度,弥补支撑其日常运行、训练、抢险的经费缺口,使经费起码能满足现有船舶、直升机等装备设施救助、训练和维护队伍稳定的需要,避免这支国家应急队伍走上“以经营养救助”的老路。
 
  2.尽快出台国家救助飞行队特岗津贴标准,体现专业人才的特殊价值,保证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施佟]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