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中航工业直升机80后“新青年”勇闯新天
2013-05-03 09:26  来源:中国江西网   

  5月2日景德镇讯:在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有一群“新青年”,人称“80后”,拥有骄人的学历,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能够自如地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电脑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伴侣”,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展现了充满激情的创造力。
  
  执着地选择直升机事业,“新青年”的创新热情托起了沉甸甸的责任。

  总体技术部的青年设计师邱良军,大学成绩优异,他选择到直升机所的理由非常简单——喜欢直升机,他期望自己在这个领域能够有一番作为。因为喜欢,所以投入,他大量研究直升机文献,在每年一度的全所青年论文比赛中,他的论文首屈一指,受到老专家评委们的高度评价。他在技术上肯钻研,勤思考,很快就得到老同志的信任,当AC313直升机开展国内首次发动机损失功率论证时,他受命负责了重要数据的测试分析,撰写的技术报告受到同事们的交口夸赞。今年“五一”前夕,邱良军参加了直升机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他希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梦和直升机梦都装在他的胸中。

  试飞技术部的工程师虞汉文当初同样出于对直升机的喜爱,选择了直升机所。他负责外场试飞,这是技术人员从事的“野外”工作,风吹日晒,早出晚归,非常辛苦。虽然常年累月在外场跟飞,但他乐此不疲,他说,每次看到直升机安全着陆都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候。2013年初,在某型直升机排故后进行首次检飞前,飞行员提出要增加飞行时间,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虞汉文认真分析了直升机排故后延长飞行时间可能带来的风险,立即赶到所里与组长、室主任、各相关专业组人员进行详细讨论。当天晚上九点,当飞行员看到重新签字的试飞单时,不禁一脸惊讶:不是跟你说明天给我吗?“明天飞行,今天一定要完成协调。”虞汉文说。不久前,他被评为“精品工程党员之星”。

  当民机产业大步迈向市场,“新青年”在实干中勇闯难关。

  AC311直升机是直升机所自主研发的轻型通用直升机,年轻的设计团队全面导入当代国际先进的直升机设计理念,做出了前辈想做而未能做的新设计,他们设计的“水滴型”机头外观令人耳目一新,流畅的外形线条展示了柔美的造型,更重要的,这种形态可有效减小气动阻力,提高飞行速度。AC311直升机的外观设计获得了国家专利,工作时间仅有四年的总体技术部青年设计师杨建军是这项专利的第一持有人。杨建军平时喜欢上网,看军事节目,并琢磨与工作相关的问题,为直升机设计大面积风挡玻璃的灵感就来自他对民机发展潮流的关注和思考。

  中法合作研制的AC352民用直升机的所有项目试验,需要按照适航程序进行,其中中机身试验综合了静力试验、疲劳试验等各种试验环节,这种直升机机身段综合强度试验在国内是首次进行,承担这项试验任务的攻关团队绝大多数是“80后”技术人员,面对工作量大、周期长、技术难点多的重重挑战,大家分工合作,既相互学习交流,也主动请教老专家,逐步吃透了试验技术要领。试验最终取得的结果得到了适航部门和法国专家的一致称赞。

  面对新装备的研制使命,“新青年”接续发扬了前辈的奉献精神。

  直升机所2012年度“劳动模范”谢杏红,把设计当作“绣花”,将精益设计理念贯穿在日常工作之中。不仅要把工作做得精,而且要干得多,为此,她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然后伏在灯下辅导孩子的功课。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仅在AC352一个型号中就完成了6万多张图纸,以及8千多份技术文件和报告。

  结构研究室设计员孙皓天是班组成员公认的“工作狂”,长期的深入思考和积累,练就了他的工作能力,同事说他的大脑就是一台电脑,存储了丰富的信息,虽然他所在的专业组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但他样样涉猎,近几年来,他主持了一系列直升机型号的座舱/动力舱设计工作,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在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努力和付出。

  2010年入所的戴银芳,所学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却从事航电系统设计工作,起初航电各个子系统对她而言都像拦路虎一样,她坚持边学边干,学、思、做成了她工作中的三部曲,顽强地啃下了一个个技术上的硬骨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她独立完成了某型机自动目标交接设备的工程设计,之后又坚持到试飞现场蹲点锻炼,现已成为通信组的行家里手。

  暑来寒往,随着老一代直升机人的逐年退休和直升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新一代直升机设计师挑起了日益繁重的任务。目前,直升机所35岁以下的青年人已占70%。有老专家表示,青年人遇上了直升机大发展的好时代,只要坚持打好理论功底,积累实践经验,弘扬航空工业的优良传统,更多的奇迹必将在他们当中涌现。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任芷含]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