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撬动民生多福祉 高层次人才有股权,外来建设者享同城待遇 滨海新区规划提出,至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分别达到5.9万元和2.9万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在新区“破题”,人才激励政策在这里拓展。滨海高新区与区内9家中科院和大学科研人员、海归人员以及职业经理人创办的科技企业签订股权激励协议,约定支持方式和股份。滨海新区支持企业以股权形式给予技术人才奖励,鼓励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支持企业在高层次技术、管理人员年薪制中增加利润分红和股票期权,鼓励技术和管理人才享有经营剩余。 户籍制度“破冰”,外来人员享同城待遇。新区连续两年评选2500多名优秀外来建设者,每年在新增保障性住房中安排一定比例,供他们购买或租赁。同时,在家属随迁、子女就学入伍、社保统筹、民政救助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建立落户常态机制。新区发改委人士透露,将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推动以人为主体的城镇化。 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说,新一轮改革体现综合性,不仅推进经济领域改革,而且加大社会领域改革力度,以公平为导向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难题。去年底新区启动“十大民生工程”,除上述改革外,用5年时间采取资源整合、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繁荣等方面统筹布局,兴建项目,补足“短板”。 生态融汇美丽新城区 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位于新区内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共建全球首个政府间合作的生态城,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30平方公里盐碱荒地上建成一座有35万居民、绿色建筑100%的新型生态城市。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介绍,中新团队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首次完整量化诠释了生态城,是“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创新成果。 车行生态城,一路感受不到车轮碾压井盖引起的颠簸。“路面雨水收集井全部修在两侧的绿化带,用隐蔽式盖板和生态透水砖吸水。去年夏天,几场大雨,路上没有一处积水。”生态城管委会环境局局长靳美珠介绍。 井盖,只是生态城“看不见”工程中的一处细节。在“看得见”的生态城里,已建成道路60公里,绿化300公顷,开工建筑400多万平方米,兴建国家动漫园、3D影视园、科技园、信息园和生态产业园。 现在,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各类光伏及风电项目年发电能力达2000万千瓦时,可供8000多户居民使用一年;各类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每年可节约标煤729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8万吨。靳美珠说,生态城已经形成绿色的生态、能源、建筑、交通、产业、社区6个体系。 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在生态城,小区周边500米左右就有一所小学、一家社区服务中心和一座社区公园。入住的居民已可享受便利店、菜市场“抬脚就到”的生活。 滨海新区将生态城的创新复制推广到全域,确定202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大幅降低的目标。在全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建设“美丽新区”。 副区长张锐钢表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担负着“侦察兵”、“先遣队”的使命,为改革攻坚提供探路经验和实践标杆,为先行先试拓展新的制度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