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民间直升机期待参与救援 实现通航抗震救灾
2013-04-25 09:14  来源:民航资源网   
  民间直升机首次联合集结请缨但无法进入灾区,通航抗震救灾何时能打开局面?

  民间直升机期待参与救援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吕楠芳报道:地震让一些偏远灾区沦为“孤岛”,空中力量尤其是直升机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最好选择,有时甚至是唯一选择。

  2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3通航与媒体交流论坛”上,曾经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通航人讲述了通用航空在抗震救灾中的运作流程。羊城晚报记者从会场了解到,不少通航企业在灾后第一时间志愿集结待命,民航部门也公开认可了民间通航救援力量并进行了统计调配。虽然和日本、美国等相比,中国在运用通航应急救援方面还是刚刚起步,通航人却已经看到曙光所在,他们呼吁政府加强与民间的互动,尽快形成通航应急救援机制以随时备需。

  超60架民间直升机

  “干着急进不去”

  地震毁坏加上救援者蜂拥而至,导致灾区很多道路生命线瘫痪。为了让抗险救灾物资尽快进入偏远灾区,军方和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动用空中力量,欲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然而,救灾已进入第五天,从灾区传来的对物资的需求呼吁仍然不断。与此同时,众多民间自发组织的直升机志愿队在成都集结请缨,却始终不能如愿。

  这个问题在“2013通航与媒体交流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曾参与汶川地震救灾的赛斯纳飞机公司北亚区销售及市场发展副总裁吴景奎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志愿支援救灾的可调度通航飞机超过60架,但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干着急”。

  这些通航人都相信,直升机在抢救伤员、运送物资、吊运大型救援机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吴景奎表示,在灾后援助特别是伤员救助中,“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应该由直升机来执行,先把伤员救到邻近的治疗点进行初步诊断治疗,再根据伤员情况决定送去更远的医院。

  此外,通航直升机可以准确获取整个灾区的灾情现状以及其发展,从而避免人们因不了解真实情况而盲目涌入。“如果民间直升机能进入灾区进行基本的勘查,并及时公开发布信息,至少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专家呼吁建立

  通航应急救援体系

  在如何有效发挥救灾志愿力量的问题上,通航面临的问题和其他民间志愿力量一样,乃是整个行业调度机制的缺失。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芦山地震发生后,民航西南空管局立即对在成都地区及附近作业的通航直升机进行了统计,并要求所在通航企业做好应急准备。这或许可以视为民航部门充分认可通航力量的信号。

  记者了解到,21日下午西南局已将能随时调配的7架直升机的型号、所在位置及功能全部通报给四川省应急办及抗震救灾指挥部。当天下午5时左右,四川西林凤腾通航公司2架欧直直升机满载药品从广汉起飞,经1个多小时飞行到达芦山,成为首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参与救援的民间通航企业。

  这至少给其他待命的通航志愿者一丝希望。目前他们临时成立了调度中心,开了名为“通航救援联盟”的微博帐号,实时分享救援经验、更新救援计划。

  “民间直升机飞不起来,理由和五年前汶川地震时一样,就是空域问题。”吴景奎表示,国内没有放开低空飞行,导致通航活动备受限制,空中救援只能过于依赖部队,而部队的直升机又往往缺乏救援所需的装备和训练。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也呼吁,国内应尽快由中央牵头,统筹建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因涉及空域问题,通航参与空中救援不但要民航部门、国务院支持,还需要军方打开“绿色通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政府应考虑将具备条件的通用航空飞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以备采用,同时对列入目录的通航公司在专业救援设备的配备以及培训演练上,提出要求和相应支持。

  “用好抗震救灾的黄金时间,靠的就是未雨绸缪。每次灾难都是倒逼制度进步的契机,必须珍惜血换来的代价。”多位通航人表示,他们将在离灾区最近的地方继续等待。

分享到:
标签:
[责任编辑:任芷含]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