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拥有百年小型通用飞机制造史的比亚乔航空工业公司发表声明称:其已与中方企业和地方官员深入探讨了关于成立合资飞机制造公司的相关 事宜。实际上,大多数国际通用航空小型飞机制造商目前都已与中国企业探讨过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宜,并且一些公司已经有了合作的进展。
中国小型通用飞机产业已进入发展壮大期,针对目前小型通用飞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张凌燕建议,政府应与企业合 力,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中外企业合作、加强通航人才培养和优化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尝试和改革,为我国小型通用飞机产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扫清障 碍。 完善中国通用航空法律法规体系 张凌燕认为,以小型通用飞机发展为契机,完善中国通用航空法律法规体系,将为通航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我国发布的通用航空相关政策、法规大多只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规范,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行业标准针对性不强。 因此,张凌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以《民用航空法》修改为契机,制定出台《通用航空法》,为中国通用航空、尤其是小型通用飞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 境,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修订《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新出台的条例在强化飞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需要对低空空域做出划分,明确不同空域的管理要 求,简化飞行管理程序,设计飞行保障制度等;三是出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条例》,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按照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对产业园区布 局、飞行器制造、供应链集成、运营服务保障、财税金融政策、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规划。 加速推动中外企业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合作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而通用航空产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国际合作是其发展的主流模式。目前,世界上的通航企业越来越看重中国的市场潜力,并不断加深与中国航空企业的合作。 为加快中国通用航空产业与国际融合的步伐,张凌燕建议:一是开通国际口岸,设立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保税区域,为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经验和技术创 造良好氛围;二是放宽外商投资通用航空产业的限制,除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外,适度利用外资参股经营;三是抓住机遇,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或参股国外著名通 用航空企业,迅速缩短差距,获取整体优势。 实施通航人才培养专项工程 当前,我国飞行人才培养能力相对滞后,人才短缺很大程度上是通航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对此,张凌燕分析建议,首先应建立健全的通航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推进中国通航产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从发展较快的小型通用飞机培训入手,采取对外引进和自主培养并举的模式,有梯度地打造一支满足通航产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队伍。 其次,应引导行业与航空院校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整合院校现有资源,开设更加适合国内通航发展的培训课程,以小型通用飞机为切入点,开展更加实用的培训项目。 另外,还需组织通航培训机构,大力发展贴近实际应用的小型通用飞机飞行培训,重点开展初级私照、商照等小型飞机飞行驾照的培训,同时也应注重如航空救生等各类专业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 抓住机遇优化发展途径 “未来,小型通用飞机市场需求广阔,国内通用航空企业将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业务拓展,以小飞机制造为基础,在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占领先机。”张凌燕分析说。 目前国内民营航空企业参与较多领域,不是航空材料、零部件、结构件和机场设备生产等价值链较低的环节,就是运营和飞行服务保障等运营成本较高的环节。 张凌燕认为,对一些资金有限的运营企业而言,可选择经营小型通用飞机,其好处是便于维修养护,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而对于有一定实力的通航企业来说,可以生 产小型通用飞机零配件等为重点,拓展部件、整机、运营、维修等多种业务领域。不可忽视的是,企业在以围绕小飞机进行配套、运营和服务的同时,还需积极与国 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引进、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 最后,张凌燕总结指出,在发展小型通用飞机整机制造方面,政府与企业应持续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除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和引进技术外,还需要构建研发平台,建设通航机场,积极培育国内通航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