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中国直升机五十年(1965-1979)
2014-07-30 09:23  来源:中国直升机网   

       直-7直升机于1970年3月开始研制,虽然最终下马,但其获得的许多成果为后来直-8直升机的成功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直-5型机的仿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直升机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他们决定乘胜前进,为加速发展我国直升机工业,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奋力拼搏。

       即使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中国直升机人也不满足于对单一机种的改型、改进,他们积极开展了对多样化、多级别的直升机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地域辽阔,边防线曲折漫长,而轻型直升机具有机动灵活、维护简便、成本较低等诸多优点,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在1965年7月,伟建机器厂决定研制701型直升机(代号701型机),以满足国内对轻型直升机的需求。1966年底,伟建机器厂开始组织试制701型机,1968年11月完成试飞样机总装和地面试车并准备首飞。在准备首飞期间,有关部门指出“双人小机型落后,用途不广,不易装备部队”。无奈之下,1970年10月,701型机从国营伟建机器厂转厂。1979年,该机在仅完成首飞相关科目后,停止研制。

       其实在组织701型机研制之前,1965年春,西北工业大学开始研制延安二号轻型直升机,1967年试制出01和02架机,1969年研制出改进后的03架机。1970年,随着直升机专业的调整,延安二号型机的研制工作也随着转到了南京航空学院,1975年9月延安二号型机完成全部试飞科目,后因经费来源等问题,于1978年停止研制。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直升机开始由装备活塞式发动机向转杯涡轮轴式发动机发展,这主要以美国和苏联的技术为代表。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为了与世界直升机技术保持同步,我国直升机工业迅速做出反应,决定将直-5型机的活塞式发动机改装成涡轮轴发动机,以提高直-5型机的性能(后改名为直-6运输型直升机,代号Z6型机)。1966年,直-6型机被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并于1969年12月在哈尔滨首飞成功,1976年设计定型。但由于直-6型机存在“三高一振”(滑油系统、驾驶舱、动力舱温度高,振动大)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虽取得重大发展,但并未投产交付用户使用。直-6型直升机是我国为发展第二代直升机技术进行的积极探索,也是在直升机方面迈出的自主研制的重要一步。

       1969年3月,空军党委提出自主研制新型运兵直升机的初步意见。1970年3月,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决定开展装备两台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4.4吨、可一次性运送一个加强排的大型直升机——直-7型机(代号Z7型机)的研制。

       任务下达给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全机设计,进行了大量的地面试验及气动、强度、操稳和动力装置系统的攻关,零批试制了2架机,01架机于1979年顺利通过静力试验。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联合其他相关单位,承担直-7型机涡轴5甲发动机的研制任务,走完了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及试验加工全过程,完成了各部件和整机的长期台架试车等试验。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受诸多因素影响,试图完成如此重量级的型号非常难。于是,1979年6月,有关主管部门决定停止研制直-7型机。

       为了进一步挖掘直-5型直升机潜力,1973年11月,三机部要求伟建机器厂用某型发动机改装直-5换发型直升机,简称直-5改(代号Z5W)。接到任务,工厂干部职工日夜奋战,于1976年底完成图样设计任务,1978年底完成改装,1979年3月进行了悬停飞行,9月转场南京、西宁等地进行高温、高原试飞。与早期活塞发动机的直-5型机相比,直-5改提高了功率储备,性能也有所提高,研制直-5改取得初步成功。后因考虑引进先进直升机生产专利,直-5改的工作也告结束。

       就世界范围来说,军队一直都是直升机最大的用户,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相对较低,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开拓相对困难,军方的需要无疑是促进我直升机发展的最大动力。20世纪70年代初,海军对大型直升机的需求,为直升机工业发展新型号提供了机遇和支持。1973年,三机部召开会议决定,由昌河机械厂承担海军所需的13吨级直升机研制任务,该型号称直-8运输型直升机(代号Z8型机)。设计工作后转移至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1976年1月,三机部正式下文开展研制任务。承担主、辅机研制的60多个单位积极开展三结合研制,图样设计、生产准备等工作全面铺开,各大部件先后试制成功,并于1980年底总装出01架静力试验机。

分享到:
标签:
[责任编辑:车彦卓]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