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珠海进近雷雨台风天气下空管保障侧记(图)
2013-07-30 09:17  来源: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朱思平 通讯员卢旸可冀 报道:每年夏季是民航的生产旺季,为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民航人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努力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快捷的空中通道。可夏季的天气尤其是南方沿海夏季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不作美的“天公”总是经常狭台风、雷雨造成航班延误,甚至机场关闭……这雷、风“二神”不仅是夏季危及飞行安全最主要的杀手,还是造成航班延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

  为确保航班安全顺畅,民航人使出了浑身解数。这里记录的是南珠三角“空中交警”--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管制员们与“雷神”“风神”较量的故事。

  指挥飞机与暴风雨“躲猫猫”

  今年夏季台风来得猛来得频。自6月8日至7月29日,我国沿海已遭受6个台风的袭击,且全部集中在南部沿海。作为常年奋战在抗击台风第一线的珠海进近是怎样接受台风洗礼的?

  6月23日12时,窗外晴空万里,但气象雷达上显示第五号台风“贝碧嘉”已悄悄的且速度极快的向珠三角地区移动。它意示着珠海进近空域即将迎来一场暴风雨天气,区域内机场航班延误不可避免。珠海进近的目标是确保航班安全、将延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他们立即启动台风天气空管保障预案:一边与气象部门进行天气会商,及时了解天气发展趋势;一边加强值班力量,中心及各运行部门的值班领导也加强了现场巡视,指导一线工作。

  晚班期间,当值领班果断增开管制扇区,积极与深圳、珠海机场塔台协调,赶在台风雷雨到达本区域前,尽量多放行区域内的航班,并提前向外围发布流量管理信息,让有关机场、塔台、航空公司合理科学安排航班计划。与此同时,各个扇区做好迎接周边机场航班备降的准备。

  23日凌晨,“贝碧嘉”如期而至,珠三角地区暴雨倾盆,狂风肆虐。陈智勇是珠海进近一名资深管制员,虽然波道里只有两三架飞机,却需要不断的发出航向指令和气象情报帮助航班躲避雷雨,两个小时下来,一口水都没有喝上。他说“别看区域内飞机只有几架,但通话频率和负荷都比往常更繁重。台风时期的管制指挥最重要的是和机组做好沟通”。平日按离港程序就能顺利飞离本区域的航班,现在却要“我们指飞着东转西挪的绕过暴风雨,与暴风雨躲猫猫似的才能安全顺利飞往下一段航程”。

  6月24日,受台风和紧随而至的西南季风影响,珠三角多个城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珠海评价降水量超过200毫米,机场所在区域更是高达300毫米。区域内航班起降再次受到严重危险。但珠海进近管制员根据实时的天气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引导预案,争取为每一架航班寻找最佳进出港航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力保空中交通顺畅。就这样,他们把飞往珠海、深圳、澳门落地的航班控制在空域外围地面等待,避免航班空中绕飞暴雨区发生危险;在他们精心指挥下,两天里并没有造成航班大面积备降和延误,安全保障航班1910架次。

  力争空中交通“无缝隙”运行

  7月24日,受南海中北部季风槽影响,珠三角地区突降雷雨,而且“抽疯似”的连降4天。但就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情况下,珠海进近辖区机场没有出现航班大面积延误情况,各机场运行安全平稳。

  7月24日11时,气象雷达上突然显示一条长长的红色的飑线,正缓缓的向南珠三角地区移动。它意示着珠海进近区域即将迎来一场雷雨。

  带班主任张雷马上致电气象部门仔细了解未来天气的演变趋势。张雷为什么第一时间了解天气趋势呢?“由于航班在飞往南珠三角地区时,需要一定的航行时间。所以,因天气影响,流量控制的结束时间通常并不能准确掌握。”张雷说,如果等天气影响减弱之后再向周边单位通知流控结束的信息,就会造成一个“空档期”。如果这个“空档期”是1个小时,那么对于每分钟都有航班起降的珠三角空域来说,就意味着减少了60架航班的起降,这样势必增加航班延误。为避免这个“空档期”的存在,提高雷雨天气下空中交通的运行效率,珠海进近采取了新的流量管理措施与雷雨天气斗智斗勇。他们积极与周边气象部门沟通和向空中的飞行机组了解天气情况,提前掌握雷雨天气移动趋势和预计减弱时间,提前发布流量控制结束的信息,努力减少和缩短“空档期”,争取做到空中交通“无缝隙”运行。

  “空中交通'无缝隙'运行的好处是不言喻的。”张雷说:一是管制人员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地安排航班起降;二是尤其能够帮助航空公司在恶劣天气过后迅速恢复生产、安排航班补班等,“从而确保飞行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航班延误”。

  依靠科技手段打赢“二神”

  “依靠科技手段,强化管制能力”是珠海进近打造空管铁军的重要举措。2004年5月,我国民航第一套“航班电子申请放行和移交系统”在珠海进近诞生,就此拉开了他们“科技强军”之路。

  10多年来,他们开展对自身生产实际有帮助的设备研发,相继成功开发出填补了国内民航网络、原始雷达和话音数据同步纪录的空白的“数字综合记录仪”“AFTN报文监控系统”“石花山微薄电源遥控开关”、“AeroTrac雷达自动化系统监控程序”、“深圳宝安机场气压显示系统”和“SIM2002空管雷达管制模拟机”等多项科技创新项目,均获得中南局空管局的技术认定。

  空管雷达管制模拟机的研发成功,不仅实现了“管制人员每年40小时雷达复训的要求”这一难题,使管制员在本单位就能从容易地接受训练,更重要的是管制人员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对台风、雷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管制指飞训练。现在,每次雷、风“二神”来临前,他们都预先安排管制人员在模拟机上开展相关的应急保障预案演练,确保每战必胜。

  “流量预测和分析系统”是当今世界民航空管领域确保飞行安全和减少航班延误的重要手段,它能直观地感受当前空域流量态势以及预测未来流量发展的趋势,为管制指挥提供科学依据。他们在向香港同行学习取经后,组织力量开展攻关,几个月后,由珠海进近自主研发的“流量预测和分析系统”便在投入使用。“根据该系统分析结果,合理配备人员,什么时候上几个席位、开多少扇区、放几条航线尽在掌握中”张雷说。据悉,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对该系统不断完善升级,使该系统与民航空管部门新近投入使用的CDM(航班协同放行系统)有机结合,成为他们战胜雷、风“二神”的重要利器。

  伴随暑期运输高峰的到来,7月以来,南珠三角地区航空运输流量明显提升,珠海进近所辖空域内深圳、珠海、澳门三地的日航班流量平均高达1009架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1%,日高峰流量高达1067架次。而这期间,南珠三角地区雷雨天气较往年更为频繁,间歇降雨达20余天,其中强降雨天数达到16天。珠海进近辖区的深圳、珠海、澳门机场十多次发布红色、黄色暴雨预警,但是这期间,上述机场没有发生航班大面积延误的现象,区域内航班安全顺畅。珠海进近将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制理念,亮好空中“红绿灯”,确保南珠三角空域安全顺畅。

分享到:
标签:
[责任编辑:云笑]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