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通航发展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2014-03-26 13:56  来源: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刘国驰 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共发生通用航空事故(含运动航空器)24起,死亡事故13起,死亡15人。在目前我国通航快速发展的“春天”里,为何频频出现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寒冰”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是导致通航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观我国通航发展,虽然历史相对悠久,但通航安全管理的底子还很薄弱。安全管理从观念到模式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更落后于运输航空的科学与规范。在通航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的通航才是现代通航发展的潮流。为此,完善的通航安全发展体系建设首先需要的是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发展战略。

  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我国通航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首先,管理战略缺失。通航安全战略方向和执行两个方面都准确到位是保证通航和谐快速发展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在通航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形下,许多即将或已经涉足通航产业的人士,对于通航安全的研究还处于忽略或认识不足的阶段,远远落后于参与的“热情”,因此通航产业园区在既缺乏足够说服力的理论支持,又缺乏足够实践经验的情况下,通航安全管理战略的科学制定就无从谈起。

  其次,管理目标模糊。如何界定和阐述通航安全的内涵和特征,如何分析其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如何明晰其管理流程和结果,如何掌握培养通航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感的技巧和途径,如何培养以结果为导向并对通航安全负责任的管理队伍,都仍缺乏足够的研究和明确的实践目标。

  再其次,管理规范不科学。航空安全管理的规范性要求通航安全管理体系呈稳定和动态辩证统一,应该根据通航安全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受通航的性质、特征、安全管理对象的素质、环境,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而目前,我国的通航运行规章(CCAR-91部)还是基于部分地区的通航建设实践,尤其是参照国外(确切的说是FAA)一些典型模式而制定的,是零散的、舶来的,甚至有些是脱离实际的,因此还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最后,管理内容不完整。战略目标缺乏,管理理念必然不很准确。一些通航新兴企业甚至无法对目前的通航安全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由此,程序流程、表格设计也不够科学。缺乏流程和表格,通航安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就很难有条不紊、清晰规范地展开,而突发性的工作则更难做到未雨绸缪。同样,组织结构、功能模块欠周详,部门岗位、权责价值、规章制度、纪律规范、决策支持等必然是片面的、暂时的、表层的,从而导致流程和表格不过是不完整的内容填充而已。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能应付得了局方的检查和考核,但却承担不了通航发展的安全压力之重。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经验说明,只有以“安全第一”为重点,坚决做到“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安全网络,完善安全防范体系,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整个民航行业才会安全和谐、秩序井然。通用航空作为民航发展的重要一“翼”,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尤其不可小觑。

分享到:
标签:
[责任编辑:ottor]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