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抢食公务机市场蛋糕 中航通飞突破外资垄断(2)
2012-11-16 09:5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喻春来

  庞巴迪最新报告预计,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购买公务商用机出行的人会越来越多。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的公务机市场。

  巴西航空公务机全球总裁欧内斯特·爱德华兹说,随着经济发展、低空空域逐渐开放以及航空基础设施完善,中国公务机市场有望为所有航空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公司在华共收到28架喷气公务机确认订单及5架承诺订单。

  中国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马欣在航展期间透露,2010年底启动的低空空域改革明年将在全国铺开,通用航空审批手续将简化,私人飞机“飞行难”问题也将随之缓解。

  过去五年里,中国的高资产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年增长率保持在25%。

  随着新竞争者的加入,庞巴迪公务机亚太区销售副总裁韩智宇透露,航展第一天就接到若干意向订单,对达成订单十分乐观。庞巴迪预计,未来10年将向中国交付1000架公务飞机,未来20年交付2420架公务飞机。

  空客也在航展期间宣布,中国客户近日首次订购了一架安装鲨鳍小翼ACJ319公务机,目前,空客公务机在华订单总数已达到25架。

  “公务机是中国相对较新市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公务机市场中的佼佼者。”空客客户事务首席运营官雷义说道。

  一些公务机生产商代表坦言,中国公务机市场还有诸多制约因素和壁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规章标准体系,以及空域、机场和飞行员资源紧缺,管制比较严格,航线和飞行申请比较烦琐,购机增值税和进口税过高等问题,需要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

中航通飞打破外资公务机垄断

  中国公务机市场一直被外国飞机制造商垄断的局面即将终结。航展期间,中航通飞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轻型公务机领航150获得云南瑞峰、北京华德、陕西精功、珠海翰星等通航企业8架启动用户订单,即将进入国内市场。

  中航通飞董事长孟祥凯透露,领航150研制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13年10月实现首飞,2015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中国公务机市场将有国产机了。

  “目前,我国公务机制造处于研发设计阶段,还没有完全国产化,”北航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说道:“但公务机会是通用航空率先发展产业领域,中国已成为国际高端公务机的购买主力。”不过,在自主研发制造的同时,中航通飞也采取与外方合资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

  11月14日,中航通飞与赛斯纳达成合资协议,由德事隆远东私人有限公司和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公司共同成立珠海中航赛斯纳飞机合资公司,在华总装赛斯纳奖状XLS+公务机。

  赛斯纳今年3月与中航工业集团达成3项初步合作协议,成立上述合资公司是协议的一部分。目前,赛斯纳和中航工业的“奖状君主”和“奖状纬度”公务机成都组装项目取得进展,如果顺利,有望于2013年底开工生产。

  赛斯纳总裁和CEO认为,这些合作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必经阶段,之所以选择与中航工业合作,是其具有制造成本的优势,有利于降低价格,从而满足中国市场对这些飞机的旺盛需求。

  5月3日,赛斯纳还与中航通飞、石家庄政府达成在石家庄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引进生产赛斯纳208“凯旋”系列通用飞机,将在2013年形成年产30架的总装生产能力。

  “中航工业通过合资可以获得外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而外方可获得中国市场和成本优势,这才是合作的根本所在。”中航通飞有关人士说道。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任芷含]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