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通航发展的第一资源,但人才问题也成为通航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通航业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人 才和专业人才短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培训未形成规模,培训机构运行困难,通航企业面临专业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的突出现象。 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支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通用航空的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其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民航业内外院校、通航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管理机构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制订相关政策标准,重点实施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2014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减少行政审批,其中也涉及通航人才培养。2月21日,民航局在北京召开通用航空工作座谈会,提出以改革 的思维应对通航发展起步阶段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完善各类规章标准,加快拟定标准制定计划,形成制定程序和阶段性目标;强调加快通航专业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质量和素质。政府部门加强通航行业管理,为通航发展创造条件。 民航业内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中坚力量。业内院校了解行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行业人才的状况、需求和特点也非常熟悉,与行业单位形成了牢固的 人才供应链,具有较成熟的办学条件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满足通航发展的需要,业内院校需关注人才需求市场对人才质量的新变化,合理确定院校的发展定位和 建设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科结构,设置教学专业,修订教学计划,增加教学人员及设施设备的投入,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扩大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以更宽的眼界、思路、胸襟大力培养通用航空急需紧缺人才,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高素 质的通航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储备。 行业外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力补充力量。向开放式、多元化的社会化培养模式转变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院校在政策的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下,借鉴国外培养 模式,紧密结合通航发展需求,基于行业标准,合理确定运营流程,参与民航专业人才培养,开展通航类特有专业的办学工作,可逐年扩大通用航空专业人才培养数 量,提高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释放社会潜能,构建文化氛围,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加强院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的同时,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通航企业对于行业特点、未来发展趋势、用人需求等方面有高度的意识自觉和规划安排,是确定专业人才目标的关键性力量,是通航人才的用武之地。通航企业可与 院校大力合作,参与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开放单位实践基地和培训中心,鼓励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教学,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建立与通 航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本单位的培训平台作用,发挥企业的优势特点和积极性,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满足通航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信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民航业内外院校、通航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航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必将完善,促使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为民航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中国民用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