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HNA Group,简称“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航将出手银行牌照,并购对象是位于安徽的农商行,将进一步完善海航集团的全牌照金融计划。 这并不意外。陈峰,从来就是一个擅长资本运作的民航人。 陈峰生于1953年6月。1984年,他从联邦德国汉莎航空运输管理学院顺利毕业。因为山西霍州的籍贯的缘故,他常常被视为改革开放后的晋商。改革开放之初,陈峰参与了中农信的农村改革试验,用化肥合同换来世界银行3亿美元的贷款。 当中国民航体制改革的大门正式开启时,曾在民航总局、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局工作多年的陈峰感到机会来了,便放弃上述丰厚待遇,远赴海南拓荒。 1993年,受海南省政府委托,他以1,000万元起步,开始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而当时整个海南省的年财政收入也不过六七亿元。当时海航的登机楼租用的还是废弃楼房。 一般而言,当时只有国有航空公司为干线航空,航线资源、经济实力都有明显优势。而民营航空大多从支线航空起步,偏安一隅。起初,海南省相关领导和民航系统内的领导也要求海航从支线航空起步,但被以陈峰为首的海航领导层否定。 陈峰的算盘是这样打的:用私募得来的2.5亿元为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6亿元,买下2架波音737,然后以2架波音737为担保,再向美国方面定购2架飞机。如此循环,巧妙利用杠杆,越来越多的飞机飞到了海航。 陈峰向媒体回忆说,当时这套思路连银行都不懂。于是他花费了一番口舌,说服了银行:飞机从海南到北京一张票1,000块,可以装150人,来回就是30万,一天再飞个北京,再飞个广州,去掉成本一天就挣45万。 时至1995年,海航的负债率居高不下。这时必须寻找到新的资金。于是陈峰带上副董事长王健去了美国,在华尔街呆了三个多月,他们最终说服索罗斯,让量子基金控股的美国航空有限公司花2,500万美元购买了海南航空25%的股份,成为海航的第一大股东。海航也由此成为首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2005年10月,索罗斯又向海南航空集团追加投资2,500万美元。 1997年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四个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市场上市,集资约2.6亿元人民币。两年后,公司又在上交所A股市场上市,筹集资金9.285亿元。此外,海航还先后获得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数十亿元的信贷额度,并且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海南航空及其下属的中国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4家航空公司率先实现了合并运营,为中国民航体制改革之路进行了重要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