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铁翼飞翔在雪域高原-西藏航空运营一周年
2012-07-27 11:1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吴勇 实习生 郝蒙 通讯员林明镜、张磊 报道:201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家以高高原机场为运营基地的航空运输企业——西藏航空有限公司在拉萨贡嘎机场正式起航。那一天,人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手捧圣洁的哈达、载歌载舞地仰望着自己的神鹰翱翔在雪域高原明净的天空之中。“洁白的仙鹤,请把翅膀借我一飞。”3个世纪以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愿望早已变成现实。

  其实,西藏航空的登场谈不上华丽。3架飞机,10多条航线,规模确实不大。然而,从开航第一天起,西藏航空的运行规格和标准就配得上其飞翔的海拔。在通航的9个机场中,高高原机场的飞行量占到总量的80%以上。如此高难、复杂的运行条件,对这家新生的航空公司来说,确实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可是,西藏航空在其“处子”阶段中,并没有显露出太多令人担忧的生涩。10000多个小时的飞行,近9000个起飞和降落,西藏航空平平稳稳地飞过来了,并将大约40万名旅客送到了四面八方。西藏航空的第一年走得扎实、稳健。

  立足西藏

  全方位 全投入 一心一意

  西藏航空的成立,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心血。西藏自治区政府不仅出资成为公司的股东,还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西藏航空以有利的扶持。所以,西藏航空在筹建阶段就确立了“热爱西藏、服务西藏、发展西藏”的经营理念。开航以后,作为以拉萨为基地的本土航空公司,西藏航空最早开通的就是成都到拉萨以及飞往昌都、林芝、阿里等地的支线航线。虽然这些航线国内其他航空公司也在飞,但是,西藏航空的加入,增加了航班密度,更加方便了藏区人民的出行。尤其是国航从拉萨—阿里航线退出后,西藏航空承担了阿里航线的独飞任务。他们采取优化备降场选址等措施,将阿里航线的载运能力提高了1倍,极大地缓解了阿里地区出行难的问题。

  在覆盖了区内航线之后,西藏航空又将航线扩展到成都、重庆、西宁和兰州等地,更加有效地满足了藏区人民的出行需求。随着今年下半年运力的增加,西藏航空还将开通连接西藏与华东、华南主要城市的航线,把雪域高原的触角伸展到海滨,伸展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进一步打通了进出西藏的空中通道。

  在航线飞行之外,西藏航空还完成了拉萨贡嘎机场的夜航试飞和拉萨经玉树飞兰州的航线试飞任务,为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西藏航空时刻铭记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积极支援边疆学区的教育。公司领导多次组织爱心团队,携带物资前往山南和那曲等条件较为艰苦的山区,看望、慰问当地村民,并将部分重症儿童接到内地进行治疗,将爱心播撒在雪域高原。

  安全运行

  高起点 高标准 追求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西藏的航空业一直以成都为大本营。西藏航空公司也不例外。除了在拉萨有运行基地外,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还有一个运行中枢。两地运行,给公司的运行保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在西藏航空人那里,困难反而成为激发斗志和潜能的力量。飞行、机务和运行部门在两条战线上把公司的运输生产开展得井然有序、风生水起。

  作为一家运营高高原航线的航空公司,西藏航空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引进了被誉为“高原雄鹰”的空客A319飞机。该飞机选用性能稳定的CFM56-5B型发动机,机载设备的选择,也充分考虑到高原运营的安全性和乘客的舒适性。西藏航空所选用的空客A319型飞机的初始构型,均满足RNP4的运行需要,并具备ADS—B功能,这在国内航空公司飞机构型上是少有的。在关系到与高原飞行安全有关的导航、通信等重要系统上,也选装和加装了保证飞行安全的诸多高科技设备和系统。西藏航空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高高原航线的安全保障水平,把自己飞翔的翅膀锻造成了坚实可靠的“铁翼”。

  西藏航空的飞行部把第一年确定为打基础的一年。他们针对公司初创,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开始了脚踏实地的整章建制工作。在安全体系建设和手册编写过程中,他们突出高高原机场的飞行特点,在标准和要求上更高一筹。他们严把机长放行关,所有机长都要多飞一些起落才能独挑大梁。此外,他们在飞行员管理上也毫不放松。在公司运行之初,有两名飞行员在拉萨过夜时遇到停电,夜间氧气供给不足。次日早上,这两名飞行员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适应飞行。公司当即决定将两名飞行员从飞行计划上撤下来,从成都另外派两名飞行员到拉萨执行航班任务。虽然耽误了航班的正点,增加了成本,但是,飞行安全得到了保障。实际上,为了让飞行员在拉萨得到充分的休息,他们早就自行研制出了一套“弥散氧系统”,安装在空勤人员的休息室里,以加大房间的供氧量。如果不是因为停电,“弥散氧系统”无法工作,也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西藏航空对飞行员的关爱做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

  西藏航空的机务维修部承担着为航线飞行提供满足适航要求飞机的任务。他们针对高高原机场的特性,专门制定了《高原机场运行维修保障手册》,建立了“西藏航空预防和控制发动机空中停车保障体系”。为解决两地运行带来的问题,凡是涉及飞机放行所需的航材,他们都在拉萨机场做了充分的储备。对准备开通航线的机场,机务和飞行、运控一起,用相关体系评估机场的运营条件和保障难点,提前控制风险,也为维修工作找准了重点。机务维修部还为拉萨、成都两地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使飞机的相关数据在两地都能及时获悉,实现了对飞机状况的超前监控。

  负责全公司航班生产运行的运控部门也是双线工作。他们一方面按照统一的行业标准组织公司的生产运行,另一方面摸索着为公司积累运行经验。部门要求到拉萨值班的签派员除了完成正常业务工作外,还要记录值班期间当地的天气和航班运行情况,作为今后处置类似状况的参照。运控部是一个要求高、学习氛围很浓的集体。去年10月,他们派人参加由民航西南管理局组织的签派员执照考试,一次过级率达到了100%。他们还是西藏航空第一个获得地区管理局表彰的先进集体。

  正是有了这样的优秀运行团队和高效的工作,西藏航空在开航运营的第一年就保证了飞行安全和正常运行。公司的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和飞行严重差错万时率均为零,飞机的可用率达到99.82%,没有非计划停场。

  服务旅客

  抓特色 抓细微 传递真情

  作为一家以面向藏区为主的航空公司,西藏航空在客舱服务方面也匠心独运,做足了民族特色的文章。西藏航空飞机客舱的布局和装饰就散发着浓郁的藏族色彩。座椅是黄色的,头片是红色的,高原上的两大主色在机舱内交相辉映。乘务员的服装也撷取了经幡、哈达的元素,融合西藏民族服饰的特色,兼顾客舱服务的功能性,可谓独具风采。针对藏族乘客比例相对高的特点,西藏航空在每个航班上都配备1名藏族乘务员,以方便同旅客的交流。西藏航空的航班上同时采用“中、英、藏”三种语言的客舱广播,让人还未到西藏,便已体验到了雪域高原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了缓解广大旅客初到高原的各种不适,西藏航空在配餐上也别具匠心地配备了有利于缓解高原反应的酥油茶,在头等舱还配备了青稞啤酒,并在餐食荤素搭配方面下足了工夫,保证旅客摄取足够的热量,以抵御雪域高原的寒冷与温差。

  今年7月3日傍晚,西藏航空拉萨基地经理陈雷接到一个从阿里机场打来的紧急求助电话:一名川籍建筑工人在一场意外中受了重伤,面临着高位截瘫的危险,必须尽快从阿里转移到成都救治。然而,由于承运担架旅客的特殊性,通常需要担架旅客提前72小时提出申请,航空公司在收到专业医疗评估报告之后才能承运。陈雷立即向值班领导作了汇报。西藏航空领导得知此事后,决定特事特办,召集机务、飞行、市场等部门人员,专门制订了紧急承运保障预案,全力保障。

  夜晚,拉萨下起了雨。拉萨基地工程部王安彬等人冒雨进入飞机客舱,为次日的运送拆卸座位,做好承运准备。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加班办理该名担架旅客的所有乘机手续。执行此次航班的机组人员在接到消息后,也集中对承运预案进行了学习……

  7月4日10时45分,承运该名担架旅客的西藏航TV9808航班从阿里昆莎机场起飞。航班上,乘务组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伤员,并不断安抚家属的情绪。17时10分,飞机平稳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担架旅客的随行家人对机组人员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据了解,由于西藏的医疗条件与内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重症担架旅客乘机到内地就医的情况时常出现。在生命面前,西藏航空的全体员工再一次发扬了无私大爱,为每一名旅客提供真诚的帮助。开航至今,该公司已经乘运了6位担架旅客,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程辉饱含深情地说:“西藏航空最宝贵的财富是聚集了一群热爱西藏事业的人。”一年来,正是这一群对西藏怀有特殊感情的民航人,让我国第一家以高高原为基地的航空公司振翅在“世界屋脊”之上。按照西藏航空的飞机引进计划,到今年末,公司的机队将达到5架飞机。到明年中,将达到8架飞机。程辉说:“到那个时候,我们将有能力编织更广阔的航线网络,向着自治区委、区政府为我们提出的‘内连全国,外接南亚’目标更进一步!”

分享到: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