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直升机所:新型直升机设计队伍主力都在30岁左右
2012-07-26 09:00  来源:中国航空报   

  坐落于景德镇东郊的中航工业直升机所,依山傍水,苍翠掩映。占地近2000亩的园林式社区构成一个独立的生活系统,医院、幼儿园、活动场所、食堂,一应俱全。每天早上7点,15分钟一辆的班车从市区和直升机所双向发出,方便人们往返于市郊之间。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让热心科研的直升机所人得以心无旁骛,科研大楼常常到深夜还是灯火通明,到处是埋头苦干的年轻身影。AC311、AC313等一系列民用直升机都诞生于这热烈的研发氛围中。

  年轻人挑起大梁

  辉煌战果离不开直升机所年轻人的努力。近三年来,直升机所每年新入职员工在百人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所占比重已近60%,而这一比例还在持续走高。青年作为主力军,挑起了科研生产的大梁。在AC313直升机和AC311直升机项目中,设计队伍的主力就是30左右的年轻人。“以40多岁的总师为首,聚集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人,就做出一个型号。放眼国际,尚无先例。”所长邱光荣告诉记者,在型号研发的过程中,年轻人因为没有观念上的束缚,敢拼敢干,创造了很多惊喜。

  为了给青年人创造更好的环境,解除后顾之忧,从办公楼环境到住宅设施,从职工医院到幼儿园,直升机所在职工生活保障上力求尽善尽美。“我们非常关注青年职工,一直以来都将青年培养作为重中之重。”邱光荣说。

  青年人才“生产线”

  直升机所的青年培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2011年5月,直升机所召开第六次青年工作会,这次会议通过的所党政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若干意见》,成为指引青年工作的“白皮书”。据此,直升机所建立了系统化、模块化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了一条贯穿从入所到岗位成才全过程的青年人才培养“生产线”。

  在此体系下,新人一入所就要经受一年的在职培训。通过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工具的能力。“当然,理论培养是一方面,对于年轻人,所里更注重实践培养。”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开始会由指定老师带领新人参与研发,一年后,所里就对他们直接压担子,导师则负责把关。在“导师带徒”制度下,各研究室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级带徒”等形式的导师带徒网络,师徒双方签订责任状,定期接受考核。

  经过初步磨合,所里会派专人对青年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该所奉行“长、家、匠”分离的原则,青年员工在经过一年的适应期后,自身对个人成长道路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所里也会举行考试对其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估。在人力资源部“跟踪到人”的细致工作下,青年员工逐渐走上“技术、管理、行政”三条不同的道路。

  直升机所团委负责人,1984年出生的方金福就是这条生产线上出来的“成品”。“我是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全受益者。”2006年从南航毕业后,方金福迈入了直升机所的大门,开始接受一整套流程的培训。通过师傅手把手的教导和在培训模块和考核系统中的学习,半年后,他以出色成绩通过了岗位能力测试和面试。在所里职业生涯规划下,五年后通过公开竞聘,方金福成为了新一任团委“掌门人”。

  “所里干部都非常年轻。研究室正副主任年龄都是30岁出头,下面很多专业组组长都不到30岁。”在这条人才培养“生产线”上,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成绩,使得人尽其才。前不久获得第二届“中航工业五四青年奖章”的总师助理刘波,在直升机所良好的培养环境下,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不到40岁便从普通设计员成长为AC311型号第一副总师。

  人力资源转型

  “青年培养非常关键,因为企业发展的担子就压在他们身上。只有把年轻人用到更适合的岗位上,将其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协调共生,企业才能大步向前。”直升机所党委书记赵伟华告诉记者,目前直升机产业已经进入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直升机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当前形势要求直升机所要尽快实现人力资源升级,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

  建立青年培养生产线,推动员工职业生涯体系建设,由以往关注“人的管理”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正是在这一形势下的举措。职业路线规划、岗位设置调整、长家匠分离、技术人才倚重,这些10年前就开始做的事情,如今正在经历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薪酬体系、绩效管理、选人用人机制等一系列具体做法的改变。

  青年兴则事业兴。人才培养“生产线”上的青年们,有具体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和满心憧憬,他们激情焕发,奋发图强,在振兴民族直升机产业的道路上一路奔跑。直升机所里一片繁荣景象。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任芷含]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