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三亚空管站西沙雷达设备维护保障工作纪实
2012-08-05 17:15  来源:中国民航网   

2011年11月,雷达站工作人员正在吊装西沙雷达大盘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小敏 报道:在碧波荡漾、浩瀚无边的南中海的西沙岛上,中国民航设立了我国最南端的雷达站,她担负着为南中国海三亚情报区管制服务提供雷达和甚高频业务保障的重任,为飞跃这片广阔、美丽而又富饶的南海领空的航班进行护航。2001年11月,经过艰苦的谈判,中国民航终于获得了南中国海领空民用航空的管制指挥权,成立了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的南中国海情报区。2003年3月,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也就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岛上,设立了西沙雷达站,并将这个雷达站的设备保障任务交给了三亚空管站技术保障部。十余年来,三亚空管站技术保障部的技术人员克服了舟车晕浪、缺水少食、抗击台风等等困难,凭着过硬的技术素质,顽强的拼搏精神,强烈的赤诚之心,克服种种困难,保证了西沙设备连续11年安全运行,设备完好率达98.22%,设备正常率达99.97%,自2001年11月到2012年7月,已累计为180余万架次飞机保驾护航。为了祖国这篇神圣领海上空的飞行安全,我们用真心交上了自己的一份答卷。

  坚守岗位,确保运行安全

  董为是技术保障部雷达室的副主任,也是一名年轻的技术骨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奥运空管保障工作顺利实施,董为主动承担起在西沙雷达站驻守的任务,为保障奥运航班增加技术力量。在守台的日子里,董为同志始终牵挂着飞往奥运比赛城市的每个国际航班,牢记着空管安全保障工作的神圣使命感,一心想着为祖国奥运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西沙雷达站岗位上求精求细的做好每一项基本工作。在一次日常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了西沙雷达提供的目标方位偏离了正常的航线,意识到这种异常情况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该同志迅速将故障情况向空管指挥中心和相关领导进行了通报,并通过自己常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对故障进行了快速定位,确认为二次雷达设备的方位编码器发生故障。由于雷达站没有备件对故障组件进行更换,此时距离奥运会开幕式已经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了将故障组件的受损情况清晰的向技术保障部门领导说明,以购买或调用适合的备件,该同志机智的利用了岛上有限的通信资源,将故障情况照片成功的传回了三亚,技术部门根据照片情况立刻将备件通过直升机带至西沙并对设备进行抢修,终于赶在奥运开幕前一天及时恢复了雷达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这期间,他还成功修复了一台RSE2设备故障。正是出于对技术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董为同志充分发扬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他的优异表现影响着科室的每位员工,为做好西沙雷达站的设备运行保障工作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

接力搬运东西下船

  精心维护,设备可靠运行

  西沙雷达站属于高温度、高湿度、高盐度的地方,对于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连续工作,则取决于精心的维护和保养。除了台站正常的职守以外,三亚空管站技术保障部十余年来,坚持每月安排技术人员上岛维护,每次维护均严格执行维护规程,进行详细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消除,有效保证了设备可靠运行。

  由于岛上物资匮乏,每次上岛时她们都会带上相当数量的货物,各种工具,仪器,电池,机油,电器,水果,蔬菜等等,把舱位塞得满满的。到永兴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将大量的货物搬上码头。几十箱的货物,要一箱箱从狭窄的船舱里抬上甲板,再踩着仅容一人通过的舷梯上岸,对体力和耐力都是相当考验。

  每次上岛都要十几个小时海上的长途跋涉。十几个小时的海上旅程,是许多同志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前往西沙岛的船只,能在闷热的船舱中躺下还是比较幸运的,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床铺,同志们只能在甲板上打着地铺,强忍着晕船的难受,直到船靠码头。

  为了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每次他们都会做相当详尽的准备工作。预先制订细致的计划任务书,其中包含尽量详细具体的操作步骤,然后据此准备各种物资,大到几吨的设备,小到一个螺丝刀,都要一一反复检查,确认无误后装箱,同时上岛的人员会做好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演练熟悉各项操作。做好“战前准备”后,大家都蓄势待发,只等能早点上岛投入工作。岛上风光迷人,可是雷达站的同志根本没有时间欣赏。一下船就直奔台站,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争取在船返回之前将所有工作圆满完成。难怪好多同志都说:“去一趟西沙就跟上一次战场一样”。

  在一次次坚持不懈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下,西沙雷达站的设备得到了精心呵护,一直保持着稳定可靠的运行。

  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大修

  近年来,由于西沙雷达站雷达设备老化,故障率偏高,严重影响了三亚飞行情报区和香港情报区的管制服务,三亚空管站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了对西沙雷达进行大修,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11年11月7日至2011年12月26日,西沙雷达申请停机进行大修,更换西沙雷达大盘。技术保障部领导十分重视,特别派出雷达室主任麦海龙带领青年党员张文涛配合广州技装公司人员上岛进行维修工作。出发前,两位人员就做了大量准备,并制定了详细的更换计划。西沙岛与外界隔绝,设备调拨不便,再加上西沙岛恶劣的天气,为重达800公斤的大盘吊装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他们积极协调,寻求支持,在驻队官兵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将新的大盘顺利吊装。由于新编码器与雷达设备不匹配,导致雷达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他们经过严格测试使得美国厂家人员相信这一结果,并最终加装一个新设备(分频器)解决这个问题。新大盘吊装成功后,双电机工作时,大盘有较强烈的振动和异响,严重影响了雷达设备的使用。他们加班加点,对比测试各种不同情况大盘运转效果,最终确定大盘在单电机时工作稳定,雷达设备正常工作。两位同志在西沙岛上连续奋战25天,客服了来往交通以及在西沙岛上的种种艰苦条件,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终于完满的完成了配合、参与西沙雷达大修的任务。

  及时排故,力保设备正常

  2012年7月3日11时,西沙雷达站的负责信号传输的卫星设备突然发出告警,现场值班员立即进行全面检查,按照规范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判断,用最短时间确认了故障点。但由于现场没有备件,必须从外地调拨并派出技术人员上岛抢修,回复设备正常运行。

  时间就是生命,故障就是命令,三亚技术保障部从领导到员工时不我待,立即投入到排故工作中。部领导在第一时间安决定安排枢纽室主任程鹏上岛,并协调好上岛的交通工具,联系上级单位调拨备件,并用最早的航班送到三亚。上岛排故人员则作好准备,带齐排故所需的仪器仪表,工具配件。到4日下午3点,所有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4日早上10点,经过一整夜的海上颠簸,技术人员抵达西沙,他们顾不上休息,甚至早饭都没吃上一口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西沙的烈日下,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大家干脆脱掉上衣,赤膊上阵。背上已被晒得脱皮,身上全是油污,但大家全然不顾,仍然全身心投入,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到晚上7点,设备终于恢复正常,这时每个人才都如释重负,也才感觉到背上火辣辣的疼痛。

  极力争取是三亚的城市精神,同样,跨越三百多海里,奋战32小时,笃信责任与付出,用最短的时间排除故障,这就是三亚空管人的精神财富,为了南海上空的飞行安全,他们还会一路前行,力保西沙设备的安全运行。

分享到: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