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民航局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完成了对整机放行人员、试车人员、孔探人员的资质检查考试。尽管考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收效,但同样也暴露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按照要求考取了执照、经过了机型改装、维护该机型多年、接受过多次机型复训的人员,仍然存在资质不符、能力不够的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专门走访了辖区内两家运输航空公司下属的维修单位和一家机场航线维修单位,就整机放行人员复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目前维修单位基本能够按照局方CCAR-145部规章第23条以及CCAR-66部第18条中有关要求开展复训工作,但在优化其机型复训工作流程、提升复训效能上,仍然大有可为。 笔者认为,目前的机型复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复训要求粗略、指导性不强。目前,局方的纲领性文件都为放行人员机型复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维修单位依此制订的培训大纲内容却详略不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培训内容对规章部分没有明确要求,有的课时设置不太合理。 二是复训内容重复、适用性不强。笔者发现,各航空公司复训的内容表面上看是符合规章要求的,但是细看其培训讲义,系统概述的内容在参加该机型初始改装时就学习过了,复训时只是简述;工作单卡介绍的内容须贴合实际工作,但有些讲义一经产生,就不再更新了。 三是复训管理粗放、严谨性不够。大部分维修单位保存的复训资料为学员签到单与考试成绩汇总单。对于授课老师的资格评估、授课内容、教学水平缺少相应的评估记录;部分航空公司采取的是网上电子课件,学员是否按课时要求学习,缺少监督记录;考试的试题基本上是关于该机型系统知识的理论考试,内容与初次改装重复,缺少有针对性的技能和维护经验的评估。 总体来讲,按照目前大多数维修单位机型复训管理的模式,该项工作对于提高一线放行人员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意义不大。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机型复训工作流程,提升复训工作效能。 一是明确复训要求。建议相关单位在制定机型复训大纲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找到一线实际维修单位和人员急需改进、补充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的需求,结合局方、航空公司规章和文件的要求,制订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培训方案。在具体操作层面,建议考虑将该机型存在的典型故障、维护经验、两年内国内外发生的该机型维修差错的案例分析、维修工卡中的关键步骤,以及局方最新发布的规章、咨询通告等内容,作为复训大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二是务实定制课程内容。建议复训管理部门本着“按需培训、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机型复训工作,尝试客户化、个性化培训,力争制定出针对每个人、每个机型的复训课程内容。在每次复训开始前,要求学员完成各项复训课程和相关技能评估的事前评价,根据测评结果,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制定。这就需要在传统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开发Elearning培训系统,将培训要求、培训课件等功能整合到系统中。 三是开展过程评估。建议开展机型复训过程的评估、监督和管理工作。严把教员资质关,那些缺乏丰富的实际维修经验的教员实际上是不适合做复训工作的。此外,教员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于学员、教学进度的掌控能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培训的实际效果。采用电子课件进行网络教学的单位,则应加强实际学习课时、内容的监控,而非仅以一纸考卷作为检测的唯一途径。 四是重视效果反馈。培训完成后,成果的反馈与转化对于提升复训工作的效能也非常关键。建议每次复训结束后,对每位学员进行现场意见反馈,并视情提供后续的辅导与指导。另外,每次复训结束一段时间后,应去学员所在的一线单位,听取其所在部门关于培训效果的评估意见,对下一步改进复训工作也会非常有效。 踏实做好机型复训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笔者建议政企合作,扎实做好放行人员机型复训工作的开展和效能评估,真正从系统上做好维修放行人员资质的保持和提升工作。 (作者徐江华 单位: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