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辉煌之后,用“一落千丈”来形容中国跳伞运功上世纪末期的发展轨迹一点都不夸张。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挑战极限,跳伞项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作为航空运动项目的管理部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在近几年转变工作思路,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跳伞工作会议上,航管中心主任李正梅指出,跳伞工作正在从原本按部就班的“做事”,转变为着眼项目发展规划的“谋事”,跳伞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 跳伞是航空运动的基础 “不少人都认为,跳伞不是全运会项目,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经营,但是如果失去了跳伞队,就意味着在各个省市剩下为数不多的航管中心、通用机场等人和设施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跳伞工作会上听到最多的就是类似如此,让人感觉处境有几分尴尬的跳伞运动发展现状,来自全国各地的跳伞队负责人纷纷表示,“通用航空养跳伞队,跳伞队保单位,单位促使通用航空的发展,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的确,作为航管中心唯一一项曾经进入过全国运动会的航空体育项目,跳伞可以说是我国航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然而跳伞项目退出全国运动会之后,全国各省市对于航空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大幅度下降,目前全国从事跳伞运动的运动员仅有80余人,国家跳伞队的竞技水平也处在努力维持争夺金牌实力的阶段。因此,为了保住现在用于航空运动的所剩无几的机场、飞机,以及工作人员,跳伞运动可谓承担着关乎航空运动命运的责任。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我国体育越来越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趋势下,我国跳伞运动的发展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拿金牌重要,但不是唯一。”李正梅指出,中国跳伞目前还只停留在跳伞的表演和训练上,还没有真正地把跳伞纳入到地方社会的经济建设当中,要积极地寻找跳伞项目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跳伞运动不能再一味地追求成绩,我们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群众体育事业当中。” 跳出“中国品牌” 从跳伞工作会上各地跳伞项目负责人的报告中不难看出,现阶段跳伞运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缺少一个完善的发展机制以及更多能够全心从事跳伞运动的人。作为一项高危体育项目,规则的制定尤为重要,“要让跳伞事业走上正轨。”李正梅指出:“现在有很多东西不能像过去一样,一定要有规矩,这是高危项目极为重要的一条,只有规范了,才有可能不出问题。” “如何让跳伞这个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的项目进入老百姓的视线,如何让跳伞运动接近老百姓, 成为老百姓的‘消费品’?”这为我国各级航管中心、航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跳伞运动的管理者除了考虑怎么去提高竞技比赛成绩以外,更多地去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跳伞运动中来。 对于各个跳伞队来说,在后备人才的教育上一定要注重文化理论的教育,要“带有文化的队员”,让跳伞运动更好地与大航空项目发展相融合,让跳伞队员能够在航空运动界横向流动,解决跳伞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具备一定资质的跳伞队员也可以进入北航等航空类高等院校进行深造,从家长和孩子们的角度,为他们参加跳伞运动解决后顾之忧。 面对社会越来越迫切的各类体验需求,李正梅指出,跳伞运动市场化的关键是“找到切入点”,除了要解决自身的设施设备问题以外,还要积极地开展一些简单的跳伞体验项目,用初级教练员或者辅导员为更多的爱好者做出正确的指引。 李正梅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跳伞拥有了一定基础的条件下,中国跳伞要跳出自己品牌, “我希望能够搞成一次八百人同时跳伞的活动,创造中国跳伞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中国跳伞项目的发展做出标识。”从而让更多人认识跳伞,接触跳伞,热爱跳伞。(编辑:灰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