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A网
公务机展 国内买家偏爱大型公务机
2012-03-28 10:12  来源:青年报 记者 刘春霞   

\

 施培琦 摄



  昨天上午,2012亚洲公务航空会议暨展览会正式开幕,尽管门票号称3000元一张,但近30架静态展示的公务机还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据主办方介绍,为期3天的展会预计将吸引约6000名参观者,其中包括邀请的一两千名有公务机购买能力的潜在客户。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潜在公务机买家在展会开幕首日就低调前来“领行情”,有的还明确表示了购买的意向。不过,众多业内人士在肯定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同时也坦言,尽管中国人不缺资金和资源,但在公务机的运营经验方面还远不够,甚至在公务机的消费观念上还存在误区。

  现场

  只是“随便看看”但买就买大飞机


  此次亚洲公务机航展为期3天,很多普通市民也很好奇,有的还四处打听如何才能到现场过过“眼瘾”,而记者昨日了解到,对普通市民来说,现场观看公务机展“代价”有点大。据展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不是被邀请的人员,参观公务机展需要购买门票,而一张门票的价格高达3000元,即便是事先进行网络注册,也需要2000元。记者了解到,尽管票价昂贵,昨天还是有人现场购票,但数量不多。

  在停机坪上,一位江浙口音的男士接连观看了几款公务机后,对上前搭讪的记者表示自己是被邀请的,只是来随便看看,领领“行情”。不过,说到若要购买会选择何种机型时,他则干脆地表示要买就买大型的公务机,“9座以下的不考虑。”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都对大型公务机更感兴趣,小型的公务机都不太受“待见”。据介绍,一家民营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日前就与中国公务航空集团签约,购买三架挑战者605公务机,昨天也有私人买家意向购买2架飞机,都是售价两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大型公务机。

  湾流公司透露,据其公司销售记录,亚太地区的大型公务机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8%,约为175架,其中80架属于大中华范围。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爱面子”,但业内人士透露,这里面其实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人出行时喜欢多人一起;另外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中国的航空资源紧缺,公务机飞行员、乘务、机务等人员目前在国内还是稀缺资源,而小型飞机和大型飞机在这方面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在占用航路、飞机起降等资源上,大小飞机的区别也不大,“同样要维护、要配飞行员和乘务员,也同样要申请航线,综合看起来选择大飞机会更划算一些。”

  前景

  未来十年中国公务机将达1000架


  全球知名的公务航空巨头纷纷携旗下最新的机型前来上海“打擂”,并使出浑身解数卖力“吆喝”,充分说明目前各大公务机制造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而公务机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和看好。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昨日表示,民航局已经批准的今年进口的公务机已有60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务机起降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预计十二五末,中国的公务机将达到260架,拥有托管、维修等资质的公务机公司也将达到30多家。而到2020年,我国将增加280个通用航空机场,其中可用于公务机起降的机场达40个。很多人还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公务机都是富人私人拥有的,但其实,目前中国90%的公务机都是企业所有,个人拥有的公务机数量只占很少一部分。

  制约

  除了航线申请,运营、维护都缺经验


  托管运营成龙“座驾”的中国商务航空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畅昨日告诉记者,目前公务机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四大因素制约。一是空管协调方面还存在挑战,“尽管现在航线申请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但不少枢纽机场都是满负荷运转,公务机要申请航线还是不容易。”二是区域性的支援还欠缺,公务机在中国还是新兴行业,飞行员、乘务员、维修维护人员等资源都有限,为了给公务机配备机组,托管公司不得不在全球范围招聘。据介绍,成龙的“座驾”共配备3名飞行员,都是外国人。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人目前对公务机的运营、维护经验还太少,“很多客户还只是停留在买飞机的阶段,至于飞机买来之后如何运营、维护、保修等都没考虑过,但其实飞机买回来后要飞上天还有很多环节。”

  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昨日表示,国家已将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民航局将积极为促进通航发展创造条件,并正在制定进一步推进公务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公务航空市场准入和营运管理等。为此,民航局已专门组织调研组在全国进行公务航空发展调研。 (编辑:灰灰)



 

分享到:
标签:
[责任编辑:AopaGa]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